顧名思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已經決定了國有資本必須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尤其是代表國家利益和意志的大企業的競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這場競賽中,中央企業責無旁貸。
國有資本資金和科技實力突出
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看來,“戰略性”和“新興”都是“產業”的定語。“新興”意味著,相關產業技術還不夠完善,市場還不夠成熟。僅“信息網絡”一項,三年就至少需要投資5500億元,大多數民營企業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手筆。
那么誰能擔當起投資的重任?數據顯示,在2009年宏觀經濟實現V型反轉,有兩個部門“收益”保持了高增長的勢頭,一個是財政收入,另一個就是央企利潤。2009年財政收入6.8萬億,同比增長11.7%;2009年央企利潤總額近8000億,同比增長14.6%。
而央企擁有的不僅是強大的資本實力,還有先進的創新科技。彭建國介紹說,長期以來,國資委引導中央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努力突破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搶占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在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41家央企總共獲得104項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占比100%;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0項,占比27%;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占比62.5%;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1項,占比29.9%。
戰略性定位要求國有資本進入
如果“新興”更多是描述這個產業的現有狀況,那么戰略性更多是描述這個產業的重要性。
博覽財經首席研究員劉天智認為,相關產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作為中國經濟未來實現“調結構、轉方式”的主要載體和平臺。
我們不難發現,“市場已經很成熟的領域”正是房地產行業、以及當前的產能過剩產業。兩者都是國務院重點調控的領域。起碼在短期內,不會出現高增長的可能性。
但是,央企可以退出“市場已經很成熟的領域”,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底線卻不能退。資本的逐利本性也決定了退出的國有剩余資本必然會尋找新的機會。就算這個行業現在還“不成熟”,但等到龐大的國有資本“涌入”其中,也會為中國經濟闖出一條新的良性循環之路。
劉天智表示,這些產業對于“國計民生”,特別是在“國計”層面,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也就是說,其重要性絕不亞于目前石油、石化、金融這些基本生產要素行業。
換言之,它們將是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更高水平之后,支撐中國特色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最核心的“臺柱”和“樁腳”。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也在內部工作會議上多次表示,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積極在新興產業領域布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記者 李雁爭
參與互動(0) | 【編輯:賈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