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規避風險,鐵礦石市場迫切需要一個健康的現貨定價體系,”國際金屬信息提供商金屬導報鐵礦石價格指數總監卡梅隆·亨特24日在上海出席由“鋼之家”主辦的“第六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時說道。
亨特的推銷只是一個縮影。在國際三大礦山相繼表態退出年度長協體系而改為季度定價等更短期的議價方式后,鐵礦石價格的現貨化趨勢顯露無遺,這無疑為鐵礦石價格指數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衍生品合約的推出創造了契機。
目前,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鐵礦石指數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環球鋼訊(SBB)的TSI指數、金屬導報的M BIO指數和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普氏指數。
習慣了年度基準價格體系的中國鋼廠,對于鐵礦石的指數化定價以及更為復雜的衍生品交易,表現非常謹慎。“不知道這些指數怎么編出來的,更別提參與風險極大的場外衍生品市場,”一位鋼廠代表說。
在中鋼協看來,無論上述三種指數中的哪一種,其公正、透明和準確程度都有待檢驗。并且,在礦山處于壟斷地位的情況下,指數化定價并不是完全按照供需關系決定的,因此不贊成這種定價機制。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也認為,指數化定價以及配套衍生品的推出,會增強鐵礦石的金融屬性,有可能造成其價格的極度不穩定,這是中國鋼廠要尤其警惕的。
東證期貨總經理黨劍指出,在大宗商品領域,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結合的緊密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對于鐵礦石金融衍生品的出現,中國鋼廠需要正視它、研究它,并學會利用它。”僅以鐵礦石價格指數為例,其采集地和潛在客戶都瞄準中國,但發布者卻是外資機構,這無疑是值得業界深思的地方。在主動應對并力爭制定自己的“游戲規則”方面,中國鋼鐵業需要有更積極的態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