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投資文化產業”只是“概念上的東西”,郝演蘇表示,“保險機構要做的是保障文化產品、文化軟產品順利地走向國際市場,而不應考慮到資本運作的東西。”
4月8日,九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指出,鼓勵多元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和保險資金融資功能,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保險公司投資文化企業的債權和股權,引導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參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保險市場。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卻認為 “保險資金投資文化產業”只是“概念上的東西”。他表示,“保險機構要做的是保障文化產品、文化軟產品順利地走向國際市場,而不應考慮資本運作的東西。”
郝演蘇:險企不是投資機構
昨日(4月15日),中國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根據《意見》要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保險公司可投資文化企業的債權和股權,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還可參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者作用和保險資金融資功能。作為一種金融工具,保險還可與信貸、債券、信托、基金等多種金融工具相結合,為文化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此外,保險公司還可以探索開展信用保險業務,彌補現行信用擔保體制在支持融資方面的不足,為文化企業融資提供保險保障支持。
郝演蘇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投資文化產業對銀行業是可行的,但保險公司不是專業的投資機構,而是一種風險轉嫁的標的物,保險業應該發揮的作用是承擔風險以及對政策的支持并協助制度的安排,而不是投資。在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保險公司不能考慮到資本運作。”
業內人士稱,國家對文化產品“走出去”的支持只有宏觀政策指導,沒有細化到執行層面,其實“走出去”有很大風險,面對完全不同的讀者、完全不同的市場,企業“走出去”會面臨許多經營風險,這也會影響到文化企業的積極性。我國對于普通產品的外貿進出口有著完善詳細的規定,而對文化產品出口的政策支持還有待加強,保險機構應積極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服務,這對要“走出去”的文化企業很重要。
為文化軟產品提供保障
按照《意見》的要求,保險機構可進一步創新產品和服務,擴大服務領域,開發適合文化企業特點和文化產業需要的保險產品。在財產保險方面,除現有的傳統財產保險業務之外,可以進一步研究開展知識產權侵權保險,演藝、會展、動漫、游戲、各類出版物、印刷、復制、發行和廣播影視產品完工保險、損失保險。在責任保險方面,開發適合演出場所、電影院線經營特點的火災公眾責任保險、公共場所人身安全責任保險等。在人身保險方面,可開發適合文化企業高管和員工的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以及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等新型險種。通過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有效分散文化產業項目運作風險。
郝演蘇指出,“保險業應該在產品風險保障上做工作,比如信貸信用風險,文化產品海外出口的風險保障等,我認為保險業應該發展支持文化企業成長的險種,盡管這類險種國內已經有了,比如展館保險等,但還應該再擴大化,再擴大主要是為文化的軟產品發展提供保障,中國文化產品要出口海外,可能會產生侵權的東西,這個時候保險業應該能夠提供一種責任保險,從而支持并保障文化產品順利地走向國際市場。”
保監會還在公告中稱,下一步將按照《意見》要求,保險業把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積極研究制訂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進一步開發適合文化企業特點的保險產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