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的首場大雪,讓武漢“氣喘吁吁”;一個月后天然氣短缺未解,電力又拉響橙色警報。就在16日該市對所有可停限的工商用氣繼續叫停之際,約600家工廠也無奈關閉部分電路讓電。
剛跳出金融危機的旋渦,又遭遇缺電短氣的雙重夾擊。某種程度上,能源危機對武漢的影響要大于一場金融危機,人們驚呼:“狼來了!”
能源瓶頸近年浮出水面
進入新世紀以來,武漢能源告急的頻率越來越快。從2006年至今,4次冬天有3次都為電所愁,而天然氣今年也亮了至少4次紅燈。不光武漢,整個湖北80%以上的能源都需從外省購進。而在重工業云集的江城,能源供應鏈更顯脆弱。
天然氣完全依賴中石油供應,上游打個噴嚏,武漢都要感冒幾天。再看電力,省內雖有諸多火電、水電廠,但電煤命脈卻仰仗豫、晉;水電靠天吃飯,一遇到枯雨季節,再大的水電廠只能望而興嘆。
接連出現的能源危機,將供給保障、有序發展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沒有多元化的能源保障,社會發展只能是“沙中建塔”。
目前,湖北正在興建2條新的天然氣管。其中連接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二線的中亞天然氣已于14日啟動通氣,天然氣將從中亞沿中石油的管線輸往包括我省在內的內陸,但因管道未修完,預計后年才能給我省供氣。電力方面,加大電煤儲備的同時,人們渴盼咸寧核電廠建設提速。按已公布的規劃,該核電廠裝機容量400萬千瓦,可挑起全省約1/3供電量。
武漢大學資源環境專家簡新華教授認為,除了多元化能源保障,能源危機還警示出有序發展的急迫。要量入為出,避免高耗能的工業、商業等盲目擴張、重復建設,導致能源失衡。
“節約型社會”任重道遠
能源的發展,與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今年4月,中國工程院與湖北省院省合作委員會成立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曾評價湖北,發展的重點傾向鋼鐵、船舶、汽車、石化,具有明顯的重化工特征。雖然重化工業帶來諸多問題,但如果不搞重化工業,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養活中國。湖北也是如此,重化工階段是道邁不過去的坎。
目前,我省正處于對能源需求急劇上升的重化工業的中期發展階段,但這并不意味著湖北可以無所作為。
能源貧乏的芬蘭可資借鑒。從上世紀60年代初起,芬蘭政府對國內可再生能源項目給予補貼,同時實施強硬的能源節約舉措,企業節能不僅擔當了社會責任,還獲得商業回報。現在,滿眼森林和湖泊的芬蘭成為世界上最環保的國度之一。
在無法改變能源需求上升的趨勢前,節能是全體社會公民必須學會的功課。能耗大戶武鋼,已經利用高爐生產富余的煤氣進行發電,廢水循環使用為高爐降溫。
國務院新近通過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中部地區崛起的4大目標,其中之一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5%,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產業轉型將是“諾亞方舟”
傳統工業以節能降耗為核心,未來產業要以高新科技產業為核心。這是今年多位國家級專家與我省高層交流的共識。
未來一國、一城競爭的核心,不在于生產多少鋼、造出多少船;而是科技、品牌、人才的較量。徐匡迪曾建議,湖北要以“兩型社會”為契機,借助自有的科教基礎,抓緊實行產業升級,特別是重點發展高新產業。
今年金融危機吹襲,武漢謀劃出15個新興產業,絕大多數是低能耗、低排放,高智力密集型產業,不再依賴大規模投入油、電、煤、氣。武漢市市長阮成發說,武漢要在兩型社會中率先發展。“高能耗的GDP,我們再也要不起了。”(江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