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水價調整本周三即將召開聽證會,圍繞怎樣看待這次水價調整,北京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未來水價調整的方向等問題,記者昨天采訪了三位分別從事水利規劃和資源價格研究的專家。
降雨少使北京缺水成常態
“北京的水資源非常緊張,缺水問題由過去短時間偶爾出現已經變成常態!北本┦兴巹澰O計研究院總工、副院長張彤對記者表示。
她介紹,水資源緊張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全球氣候變暖溫度升高,對水資源影響很大。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出現了20多個暖冬,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降水量減少,水資源更緊張。近二十年來,華北地區年降水量減少10%至30%。
二是北京的水資源幾乎都是來自周邊,密云水庫占全市地表供水90%?山衲昵10月來水只有1.45億立方米,與過去來水量11億、12億立方米相比,衰減得很快。來水減少一方面是降雨量少,另一方面上游地區發展也要消耗水資源。
張彤表示,“北京的水資源十分有限,水資源量不到全國的2%,卻支撐了全國1.3%的人口,經濟總量占到全國GDP的4.2%,而且經濟仍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
這樣的成績叫人刮目相看的同時,也說明解決水資源問題的緊迫性!澳壳氨本┤司Y源不足200立方米,這在世界上都少有!
再生水成為開發新水源首選
資源量減少,需求量增加。北京只能采取節水措施,抑制需求量過快增長。
據了解,北京加大水資源內部挖潛,2003年建立4個應急水源地,采地下水以補地表水不足。“這實際是消耗水資源戰略儲備,形象點說,是提前透支子孫的水資源,是不可持續的!睆埻畬Υ祟H為擔心。目前北京地下水埋深已由1999年的12米降到現在的24米。
水資源的特殊性,決定它是無法替代的。北京處于華北腹地,周邊沒有更多的水源。北京要解決好開發新水資源的問題,最有條件的就是大力發展再生水。
2003年北京市水資源規劃就將再生水利用寫入其中,并且提出2012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80%。由于缺水嚴重,2008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已經達到6億立方米,首次超過地表水供水量。
再生水可以作為城市用水的補充,但目前還無法成為飲用水源。因此應該對清水總量進行控制,減少對清水的過度需求。
“這次水價調整是很有必要的。調整本身說明政府要解決好水資源合理配置,鼓勵再生水使用;同時發揮價格杠桿作用,減少清水資源的使用,加強對水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北本┦袃r格協會秘書長趙鶴沖表示。
水調價是促節約有效方法
“這次調整的一大特點,只調整了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并沒有調整自來水生產環節費用,說明政府并不是要補貼企業的虧損!敝袊嗣翊髮W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價格協會常務理事許光建表示。北京市一定要注重發揮市場價格在水需求調節和水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他說,提高水價,政府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要提高兩頭的價格,從而促進對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價格上漲肯定會增加支出,市民對調價有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了解到目前水資源的狀況,許多人都會理解,水價應該調整。
對于政府來說,如果不提高水資源費,通過財政支出也能進行補貼,可消費者和用戶就不會深切感受到目前水資源的稀缺性。許光建表示,“通過水價調整是最根本的選擇,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趙鶴沖則認為,“這次水價調整方案,突出發揮價格杠桿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提高水資源和污水處理費,就是用價格杠桿解決水價結構和水價偏低問題,充分體現水資源稀缺程度,反映水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對于北京市水價調整配套措施,得到專家的一致肯定。張彤表示,這次配套措施很全面,對低保人員給與直補,不能讓水價調整過大地影響這部分群體的生活,提得很具體。許光建認為,建立專項資金,全部用于節水,讓百姓明白,政府并不是讓企業賺錢而漲價,而是對水資源進行保護,這是一個亮點。趙鶴沖表示,通過價格杠桿降低居民用水量,從需求側來看,對節約用水是很好的辦法。
對水資源和污水費收支應監督
北京市水價調整,牽動千家萬戶的利益。如何能讓更多的市民理解和支持,專家建議,應該解釋清楚水價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消除市民對改革的誤解和擔心。同時價格調整要考慮到各方承受能力。
趙鶴沖建議,對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的收支情況進行動態管理,每年將資金收入情況向社會公示,接受公眾的監督。另外,企業需要提供詳實的數據資料和財務報表,并接受質詢。
“對企業成本增加進行約束是一個課題,自來水企業一直虧損,但不能虧得有理,不能因為政策性虧損就可以降低經營能力!痹S光建說,政府應該對這些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福利待遇進行嚴格監審,提高透明度。
對于未來的水價調整方向,張彤認為,在國外排污費用要高于清水收費,因為污染環境后再治理的代價更大。而北京目前的污水處理費遠遠低于清水價格,這方面應是今后調整的方向。許光建則表示,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實行階梯水價,因為水價中政府是有補貼的,如果富裕和高收入家庭超額使用水資源再享受補貼,顯然是不合適的。聽說北京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建議加快推進試點。(記者 孟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