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稱,華能國際和大唐發電等電力企業已趕在三季度末悄然與煤炭企業簽訂了今年的電煤合同。這標志著今年煤電談判,終以電企被迫接受價格而告終。煤電談判以發電企業的妥協告終,這意味著一直企圖改變弱勢的發電企業,再次遭遇到失敗。不過,這次煤電談判的失敗,將對中國發電企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行業或就此醞釀巨變。
電企缺籌碼
造成此次談判電企失利的最根本原因,是電力企業對國內煤炭過分依賴。
我國電力用煤主要來源于國內,受國際影響較小,這就造成電力企業對國內煤炭過分依賴。今年上半年,隨著國內煤價高企,部分電企通過進口煤炭來緩解煤價上漲的壓力,然而,長期來看,由于進口煤炭煤質差別、中間環節多、價格不穩定,再加上受運輸等條件限制,進口煤炭不能持續、穩定滿足國內電企需求,煤炭需求仍以國內為主。另外,國內煤炭行業集中度提高也是成因之一,行業集中度提高,使得大型煤炭企業擁有定價權、定量權,這大大提高煤企談判地位。
虧損成必然
由于煤炭企業的強勢,發電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令人十分擔憂。
長期以來,煤炭行業具備一定定價權、定量權,使得國內煤炭價格下跌具有較強的剛性。近期作為國內煤價“風向標”的秦皇島港現貨煤價已經連續5周上漲,并創出年內最高水平。煤炭價格長期具備剛性將使得電力企業長期處于虧損境地。一方面,電力企業發電70%以上依靠火力發電,消耗煤炭,而這種產業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因此,煤炭價格上漲將直接推動電力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在政府主導下的電價試點剛剛開始,未來國內電價市場化發展仍需時日,目前,電價仍是政府主導定價,因此,在煤炭價格日益高漲情況下,電力企業虧損是必然的。
還得“鬧革命”
電力企業長期虧損將產生兩方面的不利影響:一是直接導致電力產業大幅萎縮,大批中小電企面臨破產;二是引起電力供求進一步緊張,在電價難以改變的情況下,隨著電力供應下降,勢必引起電力供求矛盾加劇,不利于國內電力消費。
然而,長遠來看,在煤炭價格上漲壓力下,必然使得電力企業進行產業調整和改革。一方面通過新技術進一步提高煤炭使用效率,降低電力損耗;另一方面,加快電力企業向上游煤炭產業延伸,加快縱向并購,使得行業間的外部不經濟通過內部化方式來化解;最后,轉移投資方向來調整電力產業結構,重點發展核電、水電、風電等其他形式的電力產業,進一步降低火電比重,減少對煤炭的依賴程度。由于難以承受不斷虧損的結果,發電企業也將“鬧革命”——推動電力改革,最終的結果是,電力價格不斷上漲,用電企業和居民用電的成本日益增加。
調整須雙向
煤電博弈,反映著電力企業和煤炭企業圍繞“煤炭價格”展開的利益博弈。具體來看,對于煤炭企業而言,煤價市場化,理順了煤炭產業各方的利益關系,促使產業良性發展,隨著產業集中度提高,整個產業處于強勢地位。相比較,電力企業由于電價改革滯后,加上政府干預,使得電力企業產業化發展畏首畏尾,并長期受困于電價,再加上電力產業結構不合理,過分依賴煤炭。因此,在與煤炭產業博弈中,電力企業的失敗是必然的。從更深層次來看,煤電博弈的背后,隱藏著我國產業粗放式發展導致的產業間利益分配不均,產業間博弈性強于聯動性,從而極大地抑制了產業健康發展。因此,當煤炭企業進行大面積整合之際,電力企業應加快改革的步伐,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產業集約化發展,從而擺脫受制于煤炭產業的劣勢。(宋亮 傅光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