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劉謙再上春晚又將魔術話題攪熱。繼去年魔術大會召開、各地方衛視魔術節目大戰熒屏、魔術道具一時銷售火熱后,近幾個月魔術熱潮逐漸冷卻。與美、日等國擁有成熟的產業狀況相比,中國魔術行業仍是外熱內冷。從湖南衛視《金牌魔術團》總導演、道具商,到本土魔術師,如何看待中國魔術產業化?中國魔術產業能否真正被盤活?
魔術要走“大師”路線
在西方,魔術產業早已成熟并形成多元化格局,曾經穿越萬里長城的美國著名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2002年在北京的8場演出收入就高達2900萬元。對于產業鏈的形成,湖南電視臺《金牌魔術團》總導演易驊有著獨到的看法,“魔術在國外也沒有形成產業鏈,因為魔術有著它的特殊性,它表演形態復雜,需要有一個團隊依托,不是一種流水線生產的產品。每個魔術師都是藝術家,既需要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要有好的舞臺表現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需要好的動手能力。同時,魔術師必須像編劇一樣,把整個魔術表演安排得懸念重生。而且,要能忍受臺下孤獨、反復、枯燥的練習”。
“魔術更強調的是一種個人品牌。未來,魔術注定是一個個人化的產業,要走‘大師’路線,如美國的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他非常注重市場化,以巡演的方式獲得個人商業魔術的成功。可以說,魔術師要提高收入,就要依靠品牌和號召力。包括大衛·科波菲爾在內的歐美魔術創意產業走了這樣一條路:先是街頭魔術、近景魔術,給魔術師拍專題影片,把他包裝成明星,再逐步產業化,促成商業演出、道具銷售等延伸產業鏈的發展。想讓中國魔術發展得更好,就要注重人才培養,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魔術師。”易驊表示。
易驊表示,不是簡簡單單一個魔術熱就能帶動魔術產業發展的,劉謙火了以后,還應該帶動一批像他一樣的魔術師,這樣整個行業才能有積極、健康的生態。“總體來說,魔術在國外的生態環境比中國要好,我們可以借鑒國外魔術的一些成功方式,如韓國的魔術經紀團隊就非常注重與觀眾的互動,他們常在魔術表演中加入歌舞元素,對魔術師按照藝人的方式進行包裝。日本有不少魔術專題酒吧。另外,我們可以利用手機、互聯網新媒體模式傳播魔術,也能產生不菲的效益。”
易驊發現,無論國內外,老百姓對魔術的欣賞水準大致相同。今年,她帶領的《金牌魔術團》節目準備播出第二季,并會換一種新的形態。“法國有一檔魔術節目,能將全球最好的魔術搬到舞臺上,而魔術師也把能登上這個舞臺當做是一種榮耀,雖然這樣做成本很高,但這也是《金牌魔術團》未來的目標。”
全國首家魔術網會員超20萬人
從1988年開始,一位江蘇無錫的小伙子就開始學習魔術,到現在,他與魔術結緣已有20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倪冠東。“上世紀80年代,學魔術的人特別少,整個無錫市也只有一兩個人在學,那時還是封閉式的‘師傅帶徒弟’的學法。沒有電話,我有時只有通過書信向老師求教。”倪冠東說道。
“剛開始學手彩類魔術,然后是道具類魔術”,倪冠東說。從小學到高中,倪冠東一直在學習和表演魔術,出了校門之后,他開始進入劇場表演,一邊表演一邊開始學做道具,最開始是做一些近景小道具,如撲克牌等。到1990年,他在無錫市中心開了屬于他的第一家道具店。他白天賣道具,晚上做道具,“那時的魔術師都是自己做道具,因為你有錢也買不到道具”。
一些好奇的年輕人成了道具店最初的顧客。由于道具簡單、成本低廉,倪冠東的道具銷量很好,利潤也比較大。倪冠東一邊賣道具還一邊表演,表演一次就向顧客收費10元。上世紀90年代時,倪冠東的道具店一年營業收入能達到幾萬元。隨著魔術產業的發展,倪冠東發現,全國的魔術店也在以每年1-2家的速度遞增,道具的品種也越來越多。“但現在,利潤卻沒有以前那么大了,尤其在去年劉謙出現后,新開的道具店太多了,我們就賺得更少了。”倪冠東感嘆,不過,他還是做得很開心,甚至動員全家人經營魔術道具。
1996年,倪冠東從一個國外朋友那兒得知,國外都是通過魔術網來銷售魔術道具的,國內的香港、臺灣地區也有魔術網。倪冠東很受啟發,他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內地還沒有一家魔術網。于是,成立一個魔術愛好者網站的想法油然而生。他上傳了一些簡單的魔術視頻在網上,這一舉動立刻吸引來很多魔術愛好者,同時,他有空就在網站上發帖子,并招募會員。隨著會員的增多,倪冠東開始嘗試創立“中國魔壇”,論壇培養了一批魔術道具的網購者。現在,倪冠東的道具店近一半收入都來自網絡,論壇也已經擁有會員20多萬人。
“魔術的天堂還是在廣州、北京、上海,江蘇在全國只能排在第四五位。”倪冠東感嘆,“現在魔術道具這行競爭太厲害了,我們做得非常吃力,魔術不像其他行業,學的人畢竟還是太少,道具這行現在是賣者多買者少,已經處于一種飽和狀態。雖然看起來銷售量大,但實際上利潤很低。同時,由于沒有專利保護,魔術道具的研發也面臨不少困難”。
倪冠東表示,魔術不能盲目發展,很多人就是在魔術熱后擠進這個行業的,想趁著魔術熱進來“撈一把”,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行業的深淺。北京很多魔術店都倒閉了,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這個行業的規則,盲目進入最后又慘淡退出。
明星魔術工作室40%收入來源CASE
自去年在北京世界魔術大會嶄露頭角之后,《青花瓷》讓傅琰東成為魔術圈內紅極一時的明星。在今年中央電視臺正月十五元宵晚會上,觀眾將有幸目睹這位青年魔術師的風采。“按慣例,魔術節目只有2-3分鐘的演出時間,今年央視決定給出6分鐘的表演時間,足見對魔術節目的重視。目前,我們正在艱苦地排練中。”傅琰東談起魔術就一臉興奮。
從去年開始,傅琰東的商演邀請就一直不斷。今年,他接到了來自大眾、通用、方正等集團公司的年會邀請,據他透露,一場魔術表演下來,能有十幾萬元的收入。許多地方電視臺也紛紛邀請他參加當地的春晚表演,河南臺、山西臺、天津臺等都向他拋去了橄欖枝。“不過,由于檔期有沖突,已經推了好多演出。”傅琰東不無遺憾。
有人向傅琰東建議,既然在魔術界這么有名了,為何不像國外的魔術明星那樣做一臺魔術晚會呢?既吸引眼球又賺足了票房。“可惜,沒有人挑頭來做魔術晚會,我自己也沒有那么多精力,魔術晚會節目太多,團隊太大,現在我根本沒法駕馭。”傅琰東并不希望用經紀人,“我不覺得自己是什么腕兒,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基本上,我所有的演出活動,都是靠自己和幾個學生助理一起完成的,不愿意找經紀人”。
在圈內,傅琰東被稱為魔術“四大天王”之一,但是,不是每個魔術師都有他這般出鏡和商演機會。“很多人的魔術比劉謙表演得還要好,但卻出不來,魔術這行對新人來說的確太難了。”傅琰東表示。
堅持自己的特色是傅琰東魔術最大特點,“我從不像別人那樣盲目學習劉謙,我總是守著自己的舞臺,我的強項在于音樂、舞蹈和形體,所以我喜歡表演我所擅長的舞臺魔術。我會把它變成一個‘秀’,與觀眾互動,根據現場反應和觀眾口味調整,不斷重新設計魔術,包裝魔術。只是,難點在于表演過一次的節目,下次就不能在同一撥觀眾面前再表演了。所以,我時刻都得創新,這套節目完了,你就得想明年再準備哪一套?明年定位是什么?是埃及風格還是海盜船風格?”
對于產業鏈的發展,魔術產業跟音樂產業不太一樣。魔術很難形成產業鏈,很多人都給他提各種各樣的建議,譬如,讓他參與組建一個“魔術城堡”什么的,但他覺得很成問題,一是資金不足,二是運營問題,弄不好就變質了。加上他平時演出又特別多,根本沒有時間、經歷來處理這些事情。
現在,傅琰東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魔術工作室。由于名氣較大,資歷深厚,同時是春晚多年魔術、雜技節目的總策劃,傅琰東的魔術工作室運作起來比小團隊容易得多,“基本上是一個CASE連著一個CASE,應接不暇,比如應邀參加各種時尚盛典、游樂場的各種魔法秀等。現在,工作室40%的收入都來源于這些CASE”。
草根魔術師月收入6000元
和明星魔術師比起來,草根魔術師的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從2006年開始,來自山東的民間魔術師小崔就開始在北京各地表演魔術,“魔術師多了,這個行業就顯得很低靡”。魔術明星們占據著高端市場,低端市場的競爭就顯得尤為激烈。據魔術師小崔透露,一個普通魔術師在酒吧表演的費用為100元/次。
作為一個民間魔術師,小崔沒有屬于自己的團隊,他掛靠在一個演藝公司旗下。和其他演員一樣,根據演藝經紀人的統一安排演出。“基本上,我們的演出每晚都排滿了,在體育中心、休閑會所等不同的地方。”
在專職做魔術師之前,小崔是一邊工作一邊玩魔術。后來,由于演出越來越多,小崔索性把工作辭了,當起了全職魔術師。現在,小崔一個月的收入能達到6000元,不過,沒有保險和各種福利還是讓他有些擔憂。
很多人都對劉謙的魔術頗有微詞,但在小崔看來,劉謙就是魔術師里的“博士后”,因為他的魔術代表的是文化、思想和創意,很多所謂的老魔術師與劉謙相比,只能算是小學水平。國內魔術師還是人才濟濟的,真希望劉謙再上春晚,讓魔術再熱一年,讓更多人來關注魔術。( 劉妮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