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漫畫:QDII四基金出師不利 中新社發 唐志順 作
|
2007年,QDII的發行曾讓很多人興奮不已,持續高漲的購買熱情讓基民體會到“一基難求”的含義。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四只QDII“出海”后屢屢嗆水,基金凈值一直在低位徘徊,還曾經屢創新低,目前仍未走出陰影。很多基民經歷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市民陳女士也是其中一位。她把這一切歸咎于自己盲目跟風。
基市經歷 一波三折
陳女士買基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年前,和只有十幾年發展歷史的中國基金行業相比,她也能稱得上是位“老手”。她親身經歷過基金行業最“熊”的那幾年。“當時普通投資者對基金并不感冒,銀行銷售基金都是采用攤派的方法。”陳女士當時買的很多基金只有幾毛錢的成本,最后她賠本拋掉了手中的基金。對此她一直耿耿于懷,后悔沒有堅持長期持有。
2006年,基金一夜之間“火”了起來。“2006年12月,我去銀行存錢,一位朋友推薦我買基金。由于上次的失敗經歷,我沒敢買太多,只買了一萬元的。到2007年4月份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基金凈值竟然翻了一倍,趕緊贖回了。這次之后,我開始繼續購買基金。”陳女士重入基市的經歷有些偶然。
盲目跟風 失利QDII
“初次在網上看見QDII的消息時,我并不了解。朋友都說海外市場發展時間較長,各項制度應該很完善。當時A股不斷創出新高,滬市已經達到5000多點,很明顯開始出現泡沫,正好通過投資QDII分散一下風險。朋友的勸說讓我動了心,而最主要的是,一想到能到海外去炒股我就興奮不已。”陳女士下定決心,重拳出擊華夏全球精選。
接下來的日子里,QDII受到大量投資者的追捧。華夏全球精選配售比例為47.65%,嘉實海外中國為40.7%,上頭摩根亞太優勢則為30%,不斷創出新低的配售比例將2007年的中國基金銷售市場推到了一個頂峰。面對如此火爆的行情,陳女士不禁開始盤算著如何收錢。
不料隨著建倉的完成,基金凈值進入2007年11月份后就直線下挫,有著多年炒基經驗的陳女士并不擔心,她知道基金應該長期持有。一直到基金下跌到0.9元,媒體不斷刊登基金“出海”遇冷的相關報道,陳女士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報紙上說由于QDII過快重倉港股,之后遇到了香港市場大幅調整以及美國次級債的爆發,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基金的表現。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凈值重新回到0.9元以上,我再次看到了希望,但事后證明這只是曇花一現。之后基金凈值一路下探,跌破0.8元。其間基金打開申購與贖回,我有贖回的沖動,可是不甘心賠錢,想想心里就不平衡。近期我已經很少觀察了,我常常安慰自己當初就是作為分散風險的工具,如果這筆錢都申購投資A股的基金,近期的調整一樣損失不小。怪只怪自己盲目跟風,沒有經過分析。反正投資基金就是要長期持有啊。”
投資QDII給陳女士上了生動的一課。投資是一門學問,有時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高,在降低預期收益的同時,切記不可盲目跟風。(記者 陳皓)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