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80后”的George再三推辭接受專訪。他說自己在英國屬于“非典型癥候群”,因為根本無力承擔倫敦動輒上千萬人民幣一套的高房價,所以只能投資與房產擦邊的商鋪,算得上一個“小本經營的投資者”。
事實上,為了完成他在英國商鋪的投資,他已經賣掉了父親在上海買給他的一套房,300萬元人民幣的售價,這也僅夠用以負擔在英國第二家小店的裝修費用。George認為,盡管地處兩個不同國家,但上海和倫敦這兩年在房價節節攀升的情況卻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倫敦房價在一路快跑之后已經開始呈現頹勢。但是商業經營,隨著越來越多老城的商業復興,仍可被看成在夾縫中成長的板塊。
伯明翰,位于英格蘭中部,距離倫敦大概3個小時的車程,向東是劍橋,往南是牛津。這是一個在工業革命的時候就成為“世界工廠”的老城,但是隨著老工廠的沒落,這個老城必須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George的小餐飲店選址在伯明翰的新城的一個小鎮上,這里正在崛起越來越多的商業設施。這種符合英國人飲食習慣的Bar,既類似于小酒吧,又可以兼營正餐,在英國十分常見。
“老城幾乎都是工業區,很多工廠甚至都廢棄了,個人很難尋到更好的機遇。”George熟悉倫敦,那里從上世紀末到現在一直在進行的市區復興(Urban Regeneration)似乎與他這種小本投資者沒有必然的關系。
如同在倫敦的國王十字火車站(King's Cross),那個因為哈利·波特尋找“9又3/4站臺”而充滿魔幻色彩的地方,正在掀起一場老城區復興的革命。當年的King’s Cross還零星分散著貧民窟,周邊滿是分布著揚著灰塵的工廠。現在,這里卻可以乘坐歐洲之星直達巴黎。旁邊分布的大面積的老廠房,甚至馬棚、手工作坊,都在當地政府的奮力推進下,逐個往 “新天地”模樣的休閑商業中心發展。
由馬廄改造成的咖啡屋同樣可以具有濃厚的西班牙風情,這都是政府的大手筆,不是一個小投資者可以去做的生意。
“這也是現在英國大城市都在進行的商業改造,可是我們這些小投資者很難找到機會。”George需要尋找現實一些的投資機會,他的本金不多,需要幾個朋友一起合伙投資。在這種前提之下,介于“市中心”和“鄉下”之間的新鎮概念是不錯的選擇。
伯明翰也分為老城和新城。老城車站是伯明翰的市中心,商店集中,人流不息,因而禁止車輛通行。市區只有少數高樓大廈,大部分建筑為兩層樓房,古樸無華,20世紀60年代末住宅之多創本國和世界紀錄。
“很多新鎮分布在老城旁邊,這里需要新的店面的出現。”George與其余4個朋友開出的第一家店就在伯明翰旁邊的一個鎮子上。5個人湊了100萬英鎊(約合1500萬人民幣)開出了2層小店,相當于一幢別墅的面積。
按照George的測算,這100萬英鎊中,70%以上是用來負擔租賃土地的費用。在英國,土地也分“租戶”和“地主”兩種,George購買了15年的租賃權,等于是一次性負擔了15年地契和店面的租金費用。
“如果要購買土地所有權,價格大概是這個價格的10倍。”George估計說。
這也是英國的現狀,土地價格因為區域不同,可能具有天壤之別。例如在伯明翰,可能從新鎮再往城外走,只要1/10的價格便可以買下整家店面,但是進了小鎮,價格就翻了10倍,如果再進老城區的商業板塊,購買店鋪租賃權的價格則在3到50倍的區間之內。
賣掉在上海的一套房,George正是為了在目前房價還比較穩定的時候投下第二家餐飲店。按照George的觀察,起碼在之前的3到4年里,不論是伯明翰還是倫敦,房價幾乎每年翻番。但是從去年底開始,這種漲勢明顯后勁不足,并逐步停止了。
“房價已經高到無力負擔的地步,購買產權已經成了很多人無法想象的事情。相比而言,商鋪的投資還可承受一些。”在George看來,英國的房價似乎就集中在幾個焦點城市里狂飆。他2004年曾在萊徹斯特(英格蘭中部另一城市)買下一幢帶車庫的房子,四室兩廳不過15萬英鎊,可是到2006年賣出的時候,價格也不過勉強到了18萬英鎊。直到現在,萊徹斯特的房子依然沒有太大的漲幅,但是倫敦和伯明翰就是完全另外一種狀況了。George承認他在英國房產方面的投資不甚成功。
農歷新年,George的上海之行,就是為了拋售其在寶山區的一套房子,那套250平方米的房子,2002年90多萬元人民幣的總價買入,這次拋售300多萬元人民幣出手。3年多的時間,上海的房子也漲幅驚人。
“拋售這套房子之后,我就可以開出第二家小店。”George計劃在今年四五月份,將新店開張。
他不愿在英國投資公寓了。“我看到了倫敦房價從巔峰衰退,這會兒,周圍的人已經很少談及‘賣房’,因為賣房虧本的可能性很大。”(郝倩)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