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尾氣檢測黑產鏈曝光!7個月出具2573份假報告

        尾氣檢測黑產鏈曝光!7個月出具2573份假報告

        2025年03月28日 10:45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各類機動車尾氣超標排放,已成為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源頭之一。為治理移動源“黑尾巴”,相關部門近年不斷開展專項行動加以整治,然而一些超標排放車輛仍然“帶病上路”,暢通無阻,成了“打不死的小強”。半月談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其根源在于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違法手段五花八門,甚至形成產業鏈,一家機構出具成百上千份假報告的現象屢見不鮮。

        違法手段五花八門

          排放檢驗是機動車污染管控的關鍵環節,車載自動診斷系統(OBD)可根據發動機的運行狀況,實時監控汽車尾氣是否超標。2024年年末,江蘇省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執法人員發現,某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檢測的部分車輛分屬不同品牌,但其車輛排放控制系統的軟件標定識別碼卻完全一致。后經調查,在對113輛汽車排氣檢測中,該機構使用標識為“OBD II”的作弊設備,幫助OBD檢查不合格的車輛通過審核,并違規出具合格報告。

          類似事件在多地頻發,鏈條式違法行為正向全國蔓延。從生態環境部近期通報的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典型案例看,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違法手段五花八門,從作弊裝置的研發生產到制作銷售,橫跨山東、浙江等多個省份,出現包括制作商、經銷商、檢測公司、維修站在內的完整灰黑利益鏈條。

          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抽查發現,淮安市安宏機動車檢測服務公司使用車載自動診斷系統作弊器,使得原本不合格的尾氣檢查結果變為合格,2024年1至7月共出具2573份虛假檢測報告。

          線下造假行為多發,線上違法兜售更加泛濫。“消除OBD故障碼”的教程遍布多個社交媒體平臺,一些博主還教網民如何通過OBD接口更改汽車電腦程序。半月談記者在檢索中還發現,大量“OBD故障檢測儀”“OBD故障消碼器”在電商平臺售賣。平臺商家介紹,利用這種儀器可以消除故障碼,讓車輛通過排放年檢。

          “工業污染多為高架源,移動源則大多在近地面1.5米以下,污染物更容易升至人的呼吸高度,對健康危害更大。”南京林業大學碳中和與生態產品價值化研究中心主任葛之葳說,排放檢驗是機動車污染管控的關鍵環節,弄虛作假嚴重侵害群眾健康。

        多方失守,屢治難絕

          業內人士指出,相關部門多次開展專項行動進行整治,但由于經營主體良莠不齊、違法成本過低等難題尚未破除,根治這一危害任重道遠。

          市場放開導致競爭無序。半月談記者調查了解到,2017年以前,尾氣檢測機構有類似危廢處置許可的準入機制,但隨著審核取消、市場放開,檢測機構逐漸泛濫,大量企業進入檢驗檢測行業,人員能力和專業水平良莠不齊,“僧多粥少”導致一些企業鋌而走險。

          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華東地區一位環保干部介紹,檢驗機構從套牌換車,到在分析儀和工控機之間加裝作弊器更改上傳數據,再到隨身帶一個小盒子就能屏蔽或者消除OBD故障碼,手段越來越隱蔽,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由于整個行業收入少、流動性大,相關人員違法獲利一經發現就辭職走人,換個機構再干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監管尚未形成合力。目前,車輛檢測機構監管涉及交通、市場監管、公安及生態環境4個部門。監管未形成合力,導致作弊設備充斥各大網絡平臺無人查處。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曹杰還發現,由于各地機動車排放檢驗法律法規不同、監管力度差異較大,一些不合格車輛正在尋找執法“洼地”。以長三角某城市為例,2023年該市有1.5萬輛首檢不合格車輛,最后近一半車輛都未在上述城市復檢,“舍近求遠”跨省區檢測較為普遍。

          部分車主環保意識有待提高。曹杰認為,當前不少車主環保意識不強,為了通過檢測甚至主動到維修單位或檢測機構尋找“妙招”,意圖蒙混過關。

        讓“黑尾巴”無路可逃

          針對上述問題,多位受訪人士呼吁,嚴厲打擊機動車檢測弄虛作假及不規范檢測行為,斬斷黑色產業鏈,完善相關標準,形成跨區域跨部門監管合力。

          保持高壓態勢全面整治黑色鏈條,線上線下聯動打擊違法行為,讓中介機構不敢為。南京生態環境部門結合執法實踐,形成28個異常數據篩查模型,有力提升非現場監管能力。輔助精準執法,市區檢測機構執法“先網上查、后現場核”的模式已初步形成。

          曹杰建議,保持高壓態勢,建設機動車“天地車人”一體化監測監管大數據平臺,加強綜合分析研判,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推送各職能部門,以此實現精準化、智能化監管。此外,在線上,嚴令各大電商平臺刪除相關作弊器營銷內容,嚴禁銷售相關產品;在線下,同步推進打斷作弊設備產銷用和檢驗機構維修單位違法檢修兩條利益鏈,從嚴從重處理相關違法犯罪行為。

          加強跨部門跨區域聯合監管,增強基層執法能力,讓中介機構不能為。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與交通部門建立常態化聯合監管機制,還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合開展雙隨機抽查及問題線索移送。除加強各部門聯動,南京還和安徽馬鞍山開展跨省域聯合執法,建立檢驗信息定期共享機制。南京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一位干部建議,除定期開展跨區域專項行動外,各部門需常態化聯合行動,梳理監管漏洞,完善線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準入、監管長效機制,加強信用監管,讓機構不愿為。“生態環境部門可在現有監測點位網絡的基礎上,增加道路移動式監測措施,建立區域移動污染水平實時評價、預警與追溯機制。”葛之葳建議,在做好“非現場”監管的同時,也要定期向檢驗機構發送案例提示,以此起到警示宣傳、幫扶指導、答疑解惑的作用,引導機構“不愿為”。

          曹杰認為,可實施多部門聯合獎懲,實現對檢驗機構“規范要求—監督檢查—檢查結果—信用評價—獎懲措施”的信用監管閉環管理,進一步壓實檢驗機構的企業主體責任。

          半月談記者:秦華江 黃培鋒

          原標題:《移動源“黑尾巴”,咋通過年檢的?7個月出具2573份尾氣檢測虛假報告》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編輯:葉攀】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中文字幕123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 | 丝袜足午夜福利视频丝袜 | 亚洲中文在线播放 | 性网址在线观看 | 尤物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