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將近一半的貿易是加工貿易,2010年前3季度中國一般貿易逆差364.1億美元,加工貿易則出現順差2256.6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由包括歐美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獲得。
在產業鏈條中,中國加工企業只獲得少數加工費,而產品設計、運儲和營銷等環節的大量利潤被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獲得。例如,一臺在美售價約12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中國加工企業僅獲取35美元加工費。
中國政府一再強調,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的是,促進經濟發展從過于依賴出口和投資轉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從過于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以實現經濟的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而充分挖掘中國內需的巨大潛力,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居民消費需求擴大后出現的“中國大市場”,將是外資企業今后在華投資經營的最大吸引力之一,這也是它們一直夢寐以求的。
中國今年4月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利用外資的指導性文件。它明確提出,將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擴大開放領域,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平、過剩產能擴張類項目。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利用外資要優化結構、豐富方式、拓寬渠道、提高質量,注重完善投資軟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大智力、人才和技術引進工作力度,鼓勵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制度、經驗,促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
在這樣的歷史大趨勢下,在華外企如果不能打破慣性思維、傳統模式,還試圖施壓中國政府繼續賦予其“超國民待遇”,還吝嗇投入最新技術或進行最新技術的研發,只是單純將中國視作擁有廉價勞動力的加工生產基地,那么其很難適應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外商對華投資累計設立企業近69萬家,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萬億美元,中國連續17年位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位。過去近30年,在華外資獲取了巨額利潤。在當前全球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將是世界市場擴容的主要增長空間。
隨著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大市場”將加速形成,必將成為外企未來經營增長的重要支撐。在這種形勢下,外企應該做的不是抱怨和猜忌,而是切實依靠自身在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改進,將中國內地作為它們的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和消費大市場。(劉歡 王建華 倪元錦)
參與互動(0) | 【編輯:郭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