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后裔掌管韓國旅游
出生在德國的李參在他首次來到韓國之前,與這個東方國家沒有任何聯系。但是誰也沒想到,這位在韓國生活了32年的德國后裔,會成為首位擔任韓國國營企業總經理的外國人。因為對韓國文化的熱情,他甚至放棄了德國國籍,加入了韓國籍。
李參原名本哈德·官特,1954年出生在德國。李參曾在德國古騰堡大學讀法國文學和神學,然后在美國三一學院攻讀了咨詢學博士課程。1978年,他為參加宗教活動來到韓國,不料被韓國的文化和風光傾倒,他于1978年開始在韓國定居,1986年入了韓國國籍,成了“德國李氏”的始祖。
李參取名“參”,意為參加韓國社會生活。1982年與韓國女子結婚成家,現有一子一女。蔣林、李明波
人物資料
記者手記
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從11月7日中午抵達首爾,到11月14日晚上回到廣州,《廣州日報》這次為期一周的G20首爾峰會采訪活動終于告一段落。這次境外采訪秉承《廣州日報》“我在現場”的新聞理念,在這樣高規格的國際場合發出了來自廣東的聲音。
很多國內同行都羨慕我們的采訪能最終成行,因為韓國方面提前近2個月終止了媒體注冊,國內大部分媒體都沒有申請到采訪資格。
作為一個國際新聞記者,只有親身站在了紛繁復雜的國際舞臺上,才能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才能掌握更多的一手信息,從而讓報道的內容更有真實感。
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也是東西方文化最匯集的地方,廣州的讀者對于國際新聞的關注程度也應當是最熱情的,今后《廣州日報》還會用更豐富更有趣的國際新聞報道奉獻給讀者。 (李明波)
我們和世界媒體
站在同一起跑線
每天平均只睡5小時,披星戴月地往返于會場和賓館之間,這就是我們峰會期間的生活寫照。回放自己在首爾的照片,幾乎每張照片都帶著倦容。
峰會期間,本報前方記者得到了后方的大力支持。提早的安排和策劃、后方的補充和協調,是前方記者堅強有力的后盾。我另一個深刻的體會是,在G20這樣全球最高級別的峰會上,就連最有名的CNN這樣的媒體,也無任何優勢可言。清晰地記得峰會正式開幕的當天(11月12日)早上6時(北京時間早上5時),我們就起身前往會場。11月份冷氣逼人的首爾清晨,夜幕還未完全退去,天下著絲絲細雨,連出租車司機都未完全睡醒的樣子。當我們到會場以后,一部分記者已經在座位上坐穩。在媒體中心另一邊,兩名韓國電視臺的主持人在趕忙化妝。不到一個小時,媒體中心就坐滿了各國記者。峰會結束后,幾乎是同一時間,各路媒體就將峰會的最新信息發布了出去。
這就是全媒體時代,迅速的寫作和反應能力,是每位記者的要求。而我們廣州日報,有幸和其他世界主流媒體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首爾警察令人感動
在韓國報道峰會這幾天,有幸體驗了一下首爾警察的熱情和責任心。
11日晚上報道完中國媒體的新聞發布會后,記者從新羅酒店出來已經是晚上11時左右。不知道地鐵在哪,也不知道從哪里打車方便,只能求助警察。記者用發音不準的韓語說了幾次之后,終于有警察明白我要去的方向。
于是,有的在地圖上指來指去,有的還幫我打電話找24小時翻譯服務。一名年輕警察一直把我帶到地鐵站里面,用手勢說了幾遍:“坐7個站就到了”,還囑咐記者要小心。
在同一天下午首爾火車站的抗議現場,一名穿黑色風衣的男人攔住我說,問我是記者嗎?我點頭說是,他就用英文說:“我是警察,我要保護你。”于是給記者胳膊上戴上有“PRESS”的袖標。
在此后的活動中,他一直在記者附近,還幾次把我拉到安全位置。 (蔣林)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