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處舉行視頻會議,主題直指新能源貿易問題以及美方對華啟動的新能源301調查。作為此次風波中雙方政府層面的第一次溝通,此次會議直接關系到事件走向。
10天前,美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下稱“美鋼聯”)請求,啟動調查中國新能源補貼政策。面對無中生有、充滿臆測的指控,中國各方錯愕一片。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駁斥其為“完全不符合事實”。
中方需要在90天的調查期滿之前圓滿化解這場風波,否則美國的“301大棒”很可能就落到了無辜的中國企業身上。目前,已經由商務部牽頭,召集企業準備應訴材料。
“反補貼調查能否成立還不好說,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美方的做法對新能源貿易開了一個壞頭,中國企業需要做好長期心理準備,最好是能夠有一套對外溝通、宣傳的長效機制。”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告訴《財經國家周刊》。
“301大棒”再舉
9月9日,美鋼聯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了一份長達5800頁的申請書,指控中國政府對新能源企業給予了不公平的“非市場性”補貼,據此提請政府對中國展開反補貼調查。10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接受調查請求。
按照美國《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規定,美國可以對它認為是“不公平”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并可與有關國家政府協商,最后由總統決定采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有關協定等報復性措施。
美鋼聯的申請,依據的就是該條款。美鋼聯提出:在經濟刺激計劃中,中國給予了新能源行業2160億美元補貼,是美國的2倍。
美鋼聯認為,中國的五種新能源發展措施均違背了公平貿易原則,包括:降低關鍵原材料的可獲得性,如限制稀土出口;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禁止按照出口業績和“本土化”程度提供補貼的規定等。
“搜集的資料真是太詳細、太全面了,連我這個在新能源行業干了幾十年的人,也不一定找得全。很多數據、政策都是很多年前的,包括企業領導的講話、與銀行簽訂的銀行貸款授信,都整理進去了。”李俊峰告訴記者。
實際上,截止目前中國對美新能源出口的數額并不大。今年1~8月,中國對外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只有4.57%出口到美國,總額不到5億美元,且其中75%為加工貿易。截至目前,中國僅向美國出口了3臺風機,還不到1萬千瓦。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對301調查無所謂。企業界普遍擔心的是:一旦通過對中國制裁,未來對美出口增長必將受影響,畢竟美國也是一個大市場。更嚴重的是,這有可能引起歐洲國家的連鎖反應,而歐洲恰恰是中國新能源出口的大頭。
“一旦認定中國是個‘壞孩子’,就樹立起了樣板,可能會引起歐洲市場的聯動效應,中國政府和企業都需要盡早準備。”阿特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主管桑丹表示。
“莫須有”指控
面對美鋼聯指控,中國政府、協會、企業反響強烈。讓人激憤難平的是,美國這一做法不僅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更要命的是其指控大多數都是“莫須有”的罪名。
10月17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回應說:美方的起訴書所列舉的數據不準確,很多都是臆想和猜測的,諸多證據“完全不符合事實”。中國對新能源企業的補貼微乎其微,恰恰是美國在大量地補貼新能源企業。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中國企業人士,對美方指控的2160億美元補貼額,大多是一臉的驚訝。“誰補貼我了?民營企業根本沒有從政府拿到多少補貼,我們的經營發展都是以市場原則在進行。”英利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趙克非告訴記者說。
面對美方“莫須有”的指責,10月19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舉行媒體見面會;10月21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召開座談會商討對策。在會上,一股無辜受害的氣氛在蔓延。
不過,美鋼聯的指控也并不完全是編造之辭,比如對風電設備的指控就確實抓住了 “軟肋”。2005年,政府頒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
美鋼聯認為,中國的 “歧視性”政策造成了美國企業出口大幅下滑,外資在中國風電市場的占有率從2005年的70%以上下降到2009年的13%左右。2005年前,外資多次入圍中國風電招標,但此后從未中標。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