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4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今日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美聯儲的第二輪“量化寬松”之后,可能是新興國家的第二輪“量化緊縮”,隨著全球金融體系中流動著越來越多追逐高額回報的游資,預計一些亞洲和拉美國家政府將考慮施行資本管制,以遏制資本流入的副作用。
文章稱,早在美聯儲(Fed)準備重啟大規模量化寬松變得明朗之前,新興市場國家就已開始實行量化緊縮了。當前,隨著全球金融體系中流動著越來越多追逐高額回報的游資,預計一些亞洲和拉美國家政府將考慮施行資本管制,以遏制資本流入的副作用。
因此,第二輪“量化寬松”之后,可能是第二輪“量化緊縮”(指新興國家為應對資本流入負面影響而采取的措施)。
新興市場正受到套息交易(carry trade)的多重影響。在這種交易中,資金從低利率國家流向高利率國家。這種資金流入會給匯率帶來上升壓力,從而降低出口的競爭力;在資金流動突然轉向時,還可能引發國際收支危機。資金流入也會加劇通脹。
匯豐(HSBC)周二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歐實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可能導致資本管制措施在整個發展中世界大行其道,這是有違初衷的后果之一。新興市場正疲于應對匯豐所稱的“三件套大難題”(impossible trinity):既無法讓資本自由流動,同時還要保持對利率和匯率的控制。報告中稱:“西方越是實行量化寬松,新興市場將越是熱衷于量化緊縮,具體表現為實施資本管制。”
繼巴西重新開始對資本流入征稅后,在亞洲地區,泰國率先采取了行動,于上月宣布對國債及國有企業債券的資本利得及利息收入征收15%的預扣稅,以遏制資本流入。另一方面,該國取消了對海外投資的所有限制,并放寬了對海外貸款者的貸款限制,以鼓勵國內投資者對外投資。
印尼和韓國也均在考慮采取措施。印尼央行副行長布迪•穆利亞(Budi Mulya)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印尼央行正考慮擴大管制范圍,以減輕熱錢突然波動可能造成的有害影響。韓國央行行長金仲秀(Kim Choong-soo)上周提到了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資本激增的可能性,他表示:“對資本流動進行控制,可以作為一項有效的政策工具。”
匯豐貨幣策略師理查德•耶岑加(Richard Yetsenga)是上述匯豐報告的作者之一,他表示,第二輪量化寬松可能加劇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起源于雷曼破產后的風險重估活動。“量化寬松是替罪羊,但儲蓄的重新配置在多大程度上應歸咎于量化寬松,目前尚不得而知。”
例如,早在(日本以外的)一些國家還在夢想實施量化寬松之前,印尼的資本流入就頗為強勁。耶岑加指出,在2005年,外國人持有的印尼本幣國債所占比例不到5%,到雷曼破產時,這一比率已升至20%,之后兩年內更是進一步上揚,逼近30%。
耶岑加表示,不管新興市場的匯率及通脹上行壓力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資本管制作為一種對策,“肯定不像以往有那么多的禁忌了”,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一改先前強烈反對的態度。
韓國總統李明博上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旨在遏制資本過度波動的各項政策,應在國際合作框架之內予以考量。他表示,各國都必須“考慮各自國內的需要”。
韓國政府向來喜歡在資本管制和所謂的宏觀審慎政策之間劃定一條明確的界線,前者的直接目標是緩解匯率壓力,而后者的目的則是防止資本劇烈波動。但韓國政策專家們承認,量化寬松引發的巨額資本流動,已經加大了人們對這二者加以區分的難度。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文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