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如此說來,擁有100多年歷史,于1890年組建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下稱GE)似乎逃脫了這個宿命。
不僅如此,這家早在1906年就開始發展與中國的貿易,并于1908年在沈陽建立了第一家燈泡廠的跨國企業,如今的業務已覆蓋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在全球擁有超過30萬名雇員。
據GE中國 2009年年報顯示,去年GE在中國創造了53億美元的收入,擁有雇員1.3萬人。
作為進入中國較早的“元老級”外資企業,GE在中國的投資發展戰略如何?有怎樣的“生意算盤”?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GE國際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納尼·貝加利(Nani Beccalli)。
“在中國,為中國”
GE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邦民(Mark Norbom)曾表示:“正如130多年前源于美國一樣,GE把中國當作第二故鄉,中國市場將成為GE未來發展的根本立足點!
在這次采訪中,貝加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之所以把中國定義為第二個本土市場,是因為我們知道某一天,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我們現在所做的努力是使我們的業務真正成為‘在中國,為中國’!
貝加利介紹說,“考慮到中國的需求”,GE在中國有三個重要的領域:
首先是環保,“我們花了很大力氣研發環保和節能相關的技術。尤其是GE的綠色創想(Eco-magination)計劃,進行得很好!必惣永f。
2005年5月9日, GE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在全球啟動“綠色創想”計劃,其核心內容是運用環保概念,發展最新科技,為客戶提供“綠色”解決方案。
2006年5月29日,GE在中國啟動“綠色創想”計劃,并與中國國家發改委簽署了一份環保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約定,加強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GE將為中國的能源節約型和環保型產業提供技術和方案。
受益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于環保產業的大力推進,“綠色創想”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從2007年的4.3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近8億美元,增加近80%。
GE在中國的第二個重要領域是醫療產業。“人口老齡化對健康產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將利用在醫療產業的優勢推出更多與健康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貝加利說。
GE 醫療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思禮(Marcelo Mosci)曾說過,“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有哪一個國家會在3年間投入1230 億美元用于改善醫療狀況?答案只有中國。”
馬思禮指的是中國政府計劃在2009年-2011年增加8500億元人民幣投資,用于改善醫療服務,其中約有1/3 將被用于提高醫療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包括增添新的設備,而這筆錢將重點投向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和困難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0年,GE在中國醫療業務的銷售額將超過10億美元,但其中95%來自縣以上城市。服務于近7億農村人口的8萬多家鄉鎮醫院,孕育著GE醫療業務的新商機。
“GE在中國的第三個機會是,我們期望利用我們的產品和技術使貧困人口達到更好更舒適的生活水平。比如發電,我們在生產大型昂貴的發電設備的同時,也生產那些適用于農村、使用農業燃料的發電設備!必惣永f,將上述三點結合起來,“可以看成是GE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框架,也是GE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戰略!
GE的“中國難題”
將中國視為“第二故鄉”的GE,在中國的發展卻遇到了一個難題。
這個難題不是“中國的投資環境”。對于一些外企抱怨在中國投資越來越難的情況,貝加利說,“其實質是對競爭的抱怨”。
貝加利認為,競爭是利于市場和技術發展的。比起抱怨或者放棄中國市場,“最好的回應是行動,適應形勢制定相應的策略!
是什么難住了GE?
貝加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GE在中國最大的困難,是留不住人才!
“眾所周知,GE花了很多資金去培訓、發展員工,但員工忠誠度卻很低,他們提出的辭職理由不是很有說服力。”貝加利說。
據全球管理咨詢公司合益集團(HayGroup)近期的全球最優企業領導能力調查結果顯示,GE位居第一,多年來擁有被業界稱為培養人才的“黃金標準”。
雖然增加了一大部分開支,GE仍將公司的人力資源看作是一門“神圣的藝術”(sacred art)。GE每年要抽出數周,甚至數月時間評估管理人才,每年花費在培訓上的開支高達10億美元。
貝加利說:“我們在中國招了很多人,給員工提供了很好的培訓系統和成長環境,但仍未能阻止他們流向小公司,他們當中有些人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薪酬!必惣永硎,希望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員工的穩定度也會隨之提高。
而GE從兩年前開始的“西進戰略”,在貝加利看來,不僅是把投資從東部沿海地區和京滬穗等大城市向中西部轉移,更多的是人才的轉移。
目前,GE在上海有全球研發中心,“我們打算在中西部拓展研發中心,投入更多基礎設施和人員來增強GE的研發力量!必惣永f。至于具體落戶到哪座城市,貝加利表示目前還處在遴選規劃階段,但會爭取覆蓋中西部的主要城市。
在發達地區尚難留人,何況是中西部地區。面對從東部到西部“轉移人才”可能遇到的困難,貝加利表示,在歐洲也有類似的困難,讓員工從倫敦去布魯塞爾很難,因為他們適應了倫敦的生活環境,正如上海的員工習慣了上海的生活環境后,就不愿去烏魯木齊。因此,比起“轉移人才”,貝加利說,“在中西部招聘本土的人才是擴展研發的解決途徑”。( 張璐晶)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