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貼電動車受益的是客戶
美鋼鐵工聯合會(United Steelworkers,簡稱USW),其在9月9日拋出長達5800頁的申訴書,聲稱將對中國提出一項全面貿易訴訟,反對中國為支持本國清潔能源部門而采取“保護主義及掠奪性措施”,攻擊目標直指中國的光伏風電等新興能源產業。
申訴書要求,10月24日為奧巴馬政府做出是否受理此案并采取進一步行動決定的最后期限。敏感點在于,此時正值美國中期大選的前夜——11月2日為國會選舉,而USW在美國政壇中地位舉足輕重,他們的選票能更直接地影響到候選議員的成敗。
在申訴書中,USW指控中國的非法貿易措施威脅美國的清潔能源產業,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以撥給土地、低息貸款和數種其他措施補貼業者。
張國寶表示,中國各個方面對新能源企業的補貼總額是微乎其微的。但有關資料顯示,美國今年1至9月,已經通過現金支付方式給美國的新能源企業提供了46億美元補助,美國的風電企業獲得了其中30億美元的補貼。
此前,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關人士透露,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出爐,等待最終定稿并上報國務院批準。在這份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草案中,純電動車成為我國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而政府計劃投入1000億元左右換取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世界第一的計劃,將是中國汽車產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政策支持。
作為生產純電動汽車的江蘇益貿的老板,陳恒龍認為,新能源行業的補貼是必須的。“我覺得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型的行業,剛開始推廣的時候一定要讓消費者接受,由于剛開始生產產能還沒有上去,成本比較高,政府通過補貼的形式主要是能夠推廣這個行業在中國的補貼和發展,我覺得這個和違反WTO是不矛盾的,沒有這個違反。我們的產品主要在中國使用,政府進行補助,沒有出口政府就沒有補助這一塊,出口找正常的途徑來做。”
安凱客車證券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政府對電動車的補助主要針對的是購買電動車的客戶,對作為生產電動車的企業則并不多。目前,公司對電動車的生產則是根據訂單的情況生產。因此,補貼多少對企業影響不大。
根據相關規定,深圳、上海、合肥等5個城市率先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深圳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分別追加3萬元和6萬元的地方補貼。這樣,混合動力車的補貼總額達8萬元,而純電動車的補貼達到了12萬元。
政府補貼新能源 美方同樣獲益
對于美國鋼鐵協會的指控,中方認為毫無道理可言。
10月11日,江蘇中能副總經理呂錦標表示,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光伏產業,目前無論是從多晶硅還是到下游的組件,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在做,“如果真的要做一個調查,在中國,政府對光伏的補貼基本上沒有”。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宋武成則提醒道,中國新能源產業有60%-70%的技術需要進口,“一些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西方手中”,利潤高端被發達國家企業賺取。
有數據為證:目前中國光伏產品最上游的多晶硅有39%來自于美國,18%來自于歐洲,實際上來自于中國的只占18%,而中國企業強項在于下流電池和組件的制造。
“高端產業鏈的分布仍然在歐美,雖然美國光伏產品有一半來自中國,但是整個產業鏈上的高利潤環節卻被美國緊緊地抓在手中。”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表示,今年由于多晶硅原材料價格大漲30%,相關企業由此利潤大漲。
業內人士認為,從風電整機來說,中國的出口幾乎為零,只有塔架、龍骨、葉片有部分是出口的,而出口部分又是歐美整機廠訂購。
據中國農機協會風力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透露,風電設備主要靠國內市場推動,而出口產品中不少包括維斯塔斯等跨國巨頭設在國內的分公司生產產品。“因為如果這些產品在歐美國內生產,成本至少要抬高20%,事實上低廉的中國產品讓風電等新能源電價變得便宜了,也更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時代的來臨”。
事實上,為提前準備將來與歐美國家可能有的貿易摩擦,眾多中國新能源企業已考慮在國外設廠。(記者 矯 月)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安寧】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