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財經頻道

        中國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 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強化

        2010年10月10日 08:52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 2009年中央財政支農資金達7161.4億元

          ○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邁上了萬億斤新臺階

          ○ 農民人均純收入超5000元年均實增8.3%

          ○ 590億元解決2.15億農民飲水安全問題

          家住河北省懷來縣新保安鎮西園子村的喬榮孝家近年來可謂喜事盈門。老喬逢人便說,“如今是種地不交稅了,孩子上學不交費了,看病能報銷了,咱們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喬家的變化是“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

          “十一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統籌城鄉發展,不斷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框架體系,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在各級各部門和億萬農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業克服嚴重自然災害影響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呈現了持續穩定發展的好勢頭,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為我國成功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強化

          農業農村發展后勁十足

          “十一五”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總體上面臨良好的發展環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和部署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不少的制約因素,突出表現在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農業基礎還比較薄弱,市場競爭壓力加大,農民增收難度增加等方面。為加強農業這個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中央連續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

          千方百計減輕農民負擔。2006年起,在全國范圍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農業特產稅和牲畜屠宰稅,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就此終結。2007年,農村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上學不用交納學雜費了。2008年,全國農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2009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正式啟動,農民看病貴、養老難的負擔也大大減輕。

          對農業農村投入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間,接連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財政支農投入的提法,從“三個高于”、“三個繼續高于”、“三個明顯高于”到“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顯示出國家積極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投入的信心和決心。2009年,中央財政支農資金達7161.4億元,比上年增長20.2%,“三農” 投入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加大對農民補貼力度。“十一五”期間,除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外,農民還能享受農資綜合直補。與此同時,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逐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提高了,市場預期穩定了,種糧收益增加了。2009年,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四項達1230.8億元,增長19.4%。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中央明確指出,擴內需、保增長,最大潛力在農村。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央繼續高度重視農業,穩定糧食生產不放松。新增4萬億投資中,加大了向農業農村的傾斜力度,安排農村沼氣、優糧工程、標準糧田等農業投資200.5億元。支農政策不斷強化,支農機制不斷完善,農業基礎得到不斷加強。在最困難的時候,農業農村經濟頂住重重困難,成為國民經濟運行的最大亮點。

          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堅實

          糧食生產能力穩步增強

          眼下正值秋收時節,金色的稻田里,收割機隆隆作業,農民們揮汗如雨,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十一五”以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2009年達到10616億斤,比2005年增長9.7%。特別是2007年以來連續3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標志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邁上了萬億斤新臺階。肉、蛋、奶、水產品、蔬菜產量大幅增長,市場供應充足,滿足了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多樣化需求。

          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它得益于農業體制機制的創新,得益于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也得益于廣大農民誓奪高產的信心和勇氣。

          面對罕見自然災害,眾志成城,力保糧食生產。“十一五”時期,地震、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我國農業生產面對嚴重挑戰。直面災害,中央加大了抗災投入,各地各部門加強災情監測,落實抗災措施,指導農民科學生產。據統計,僅2009年春旱期間,北方冬麥區合計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數1238萬人、開動機電井118萬眼,各地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9億元,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37億畝,為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面對增產難度越來越大,高產創建示范全面鋪開,科技攻關再上新臺階。收獲沉甸甸的“六連增”后,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基數越高,增產越難。糧食生產要取得突破性發展,必須選擇突破性的技術路線。“十一五”期間,創建萬畝高產示范片的技術戰略確立,優糧工程、動植物保護、種養業良種等一批重大農業建設工程實施,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一些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集成配套推廣,為奪取糧食增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2009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農機總動力、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8.99億畝、8.75億千瓦、49.1%,比2005年提高8.9%、27.7%和13.2個百分點。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越來越大,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51%。

          面對傳統生產方式的局限,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如今在一些地方的農村,即便是大忙時節,田地里也看不到多少農民,農民都說整地、育秧插秧、病蟲防治、收割,都有專業服務合作社幫忙,現在種田輕省多了!“十一五”以來,各級農業部門通過政策引導和示范帶動,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各類專業服務組織,各類植保隊、農機合作社、農技服務公司空前活躍。2009年,耕地流轉面積達到1.5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12.4%;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22.4萬個,帶動1億以上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24.64萬個,實際入社農戶2100多萬。

          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

          億萬農民享更多溫暖

          2006年,既是“十一五”的第一個年頭,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圍繞著“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我國的廣袤鄉村發生著真實的改變。

          陜西省安塞縣真武洞鎮農民司云,這幾年的日子是越過越舒坦。他在家里搞養殖,孩子外出打工,一年家里的收入接近5萬元。村里的變化也大,路通了,水凈了,房子翻新了,環境整潔了,農民見面打招呼的方式都變了。

          司云的感受代表著很多農民的心聲。“十一五”期間,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加速,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我國農村的變化日新月異。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十一五”時期,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先后跨越4000元、5000元大關,2009年達到5153元,年均實際增長8.3%;2010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078元,實際增長9.5%。“十一五”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自2006年以來,國家累計安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央投資590億元,解決全國2.15億農村居民及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十一五”前四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56萬公里,比“十五”末新增28萬公里,農村公路通達水平和通暢程度大幅提高。大電網對農村人口的覆蓋率超過了95%,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網同價。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發展清潔能源,“十一五”末全國戶用沼氣將達到400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已經啟動,截至2009年11月30日,全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任務開工率91.1%、竣工率64.9%。

          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取得全面進步。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費教育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面覆蓋,參合人數達8.33億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面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成功推進。農村文化事業快速發展,一系列文化下鄉工程順利實施。

          “十一五”期間,統籌城鄉發展、新農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但“三農”發展仍需夯實基礎。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城鄉發展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統籌。

          本報記者 朱 雋

        參與互動(0)
        【編輯:位宇祥】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九九热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第1页亚洲 |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 | 性欧美俄罗斯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