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一減,提高工業增加值”
“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年耗能18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企業節能約1.3億噸標準煤。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8.2%,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6%。
盡管如此,當前我國工業增加值率僅為26.5%,而發達國家一般在35%以上,美國、德國等先進國家超過了40%,我國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轉變發展方式成功與否的基本標志就是工業增加值率能否提高,這是解決工業發展結構性、素質性矛盾和問題的根本途徑。”李毅中透露,“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任務就是提高工業的增加值率。
李毅中認為,提高工業增加值率的途徑主要有兩個著力點。
“一個是在增項上做文章,以創新、質量、品牌、服務獲得高附加值,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高素質人力資源和管理創新轉變;另一個是在減項上下功夫,減少消耗、降低成本,推進減排治污,提高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水平。”李毅中表示,做到了這“一增”“一減”,創造出更多的工業增加值和GDP,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五化’融合發展”
2009年,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達16%,高技術產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31.3%,高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占全國工業產值的10.6%。
“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深化應用有力推動了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李毅中說。
據李毅中透露,“十二五”時期,我國在培育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網絡、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有四項工作要點。
一是處理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關系,在不脫離現有工業基礎的前提下,重視新興科技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二是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依靠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催生和發展新興產業。三是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的共同作用,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注意市場準入、技術標準、發展規劃等政策配套和要素整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四是注重發展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為新興產業提供科技、商業、金融、信息等服務,創造良好的支撐條件和市場環境。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在李毅中看來,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市場化和國際化“五化”息息相關。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同時,工業化為城鎮化創造了條件,信息化提高了城鎮化水平,加快了城鎮化進程。而毫無疑問,市場化和國際化是加快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李毅中表示,工業化進程加快,也將加大反哺農業力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十二五’時期,我們必須立足國情,統籌推進‘五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劉菊花)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