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名不見經傳的棉花開始了它的傳奇。
中秋、國慶“雙節”間隙,當投資者被國際金價1300美元/盎司的天價吸引的時候,或許他們還沒有注意到,久違的棉花價格也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步。昨日鄭棉1105合約收于22185元/噸,再次刷新上市以來高點,漲幅2.68%,成交量約125.6萬手。而在過去兩個月,鄭州期棉指數已經飆升了約30%。現貨方面,9月28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 328)收于21836元/噸,較前一日上漲581元/噸,再次刷新十年新高。
有業內人士稱,棉價的劇烈上漲,市場對災害天氣的炒作難脫其責。農業部種植司副司長馬淑萍曾在首屆“鄭州農產品期貨(棉花)高峰論壇”上談到,今年棉花由于在播種期間遭遇了低溫、陰雨,整個生長期都向后推遲,長勢不如往年,今年全國的棉花收成將取決于9、10月不出現天氣災害。在9月27日召開的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亦強調,目前棉花供求仍處于緊平衡狀態,國內棉花離大量上市還有一段時間,未來天氣尚不確定,這些都容易引發市場投機炒作和價格異常波動。受天氣影響,新棉大量上市要到10月中旬,比常年推遲10~20天。如后期氣候正常,棉花全年總產量將比上年略減。
就連美盤棉花也來湊熱鬧。截至發稿,ICE棉花期貨12月合約價格已漲至105.55美分/磅。該棉花合約過去兩個月已加速拉升了約40%,其收盤價格在最近的一周時間里多次刷新紀錄高位。
面對內外盤的洶涌漲勢,今年8月10日起,國儲啟動了“開倉放棉”,即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拍賣國家儲備棉60萬噸,以穩定國內棉價。9月27日,相關部門又正式公布了增加國家儲備棉40萬噸出庫銷售的計劃,此舉旨在緩解因天氣原因所導致的新棉上市推遲而帶來的市場緊缺。
然而,從期貨盤面觀察,投機資金對拋儲政策的反應似乎有些麻木,更看不出資金大規模撤離棉花期貨的影子。盡管距離國慶長假還有兩個交易日,昨日鄭棉期貨主力1105合約的成交量也只是較前日176萬手的天量略有下降,持倉量卻小幅增加至38萬手。這一成績還是建立在諸多期貨公司提高客戶保證金水平的基礎上,據記者從上海多家期貨公司客服部門處了解,截至9月28日結算時起,棉花期貨的客戶交易保證金從15%大幅上調至24%。
更離奇的是,自8月10日中儲棉“開倉放棉”首日至9月27日,國儲棉拍賣的加權平均成交價卻從18208元/噸猛漲至21776元/噸(折合328級棉花價格為22374元/噸)。
“大宗原材料‘越拋越漲’其實十分常見,棉花拋儲也不例外。”上海中期分析師見驚雷表示。
據其介紹,棉花的拋儲并不是以最低價拋售,而是采取競拍方式,最終價高者得。他同時指出,國內棉花的拋儲量也較少,難以對期現價格起到實際的抑制作用。
有業內人士指出,盡管國內拋儲政策不斷推出,但棉價上漲的關鍵原因可能還是全球棉花供需存在缺口,國內政策難掩全球缺棉的窘境,這才造成棉價“越拋越漲”的假象。
據美國農業部評估,世界棉花消費量自2005/2006年就一直大于產量,導致全球棉花庫存緊張。2009/2010年產量-消費量缺口擴大到1600萬包(一包約為170公斤),2010年/2011年預計縮窄至350萬包,然而,世界期末庫存不斷萎縮導致全球棉花價格持續上漲。該機構稱,2010/2011年全球棉花庫存預計連續第四年下降,降至14年最低水平。
不過,在種種利好之下,很多國內經紀商卻不推薦在棉價的歷史高位“逢高加碼”。北京中期報告稱,考慮棉價高位運行、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以及國家增加拋儲量等因素,建議投資者節前最后兩個交易日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持倉比例,以規避風險。汪睛波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