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馬來西亞央行已經買入以人民幣計價債券作為其外匯儲備。這標志著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取得重大進展。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與有關鄰國就已開始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1993年,央行就和8個周邊地區和國家的央行簽署了邊貿本幣結算協定;2003年,央行分別為香港和澳門的銀行開辦的個人人民幣業務提供清算安排;2004年底,央行出資2.22億美元儲備資產,認購了亞洲債券基金二期,利用其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啟動了國外央行間接對人民幣債券的投資;2007年,又允許中資金融機構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2008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通過用于區域性國際結算的試點工作,人民幣邁開了國際化第一步。
此后,央行與阿根廷、白俄羅斯、中國香港、冰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韓國簽署了一系列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8000億元人民幣(合1200億美元)。
2009年7月,六部門發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此舉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征程的重要一步,并為今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奠定重要基礎。
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6月17日,央行與有關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試點地區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試點業務范圍包括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圍繞著服務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還開展了境外項目人民幣融資和境外人民幣直接投資個案試點,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貿易投資活動。
兩個月后,央行發布《關于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允許相關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試點。《通知》表示,試點期間,香港、澳門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銀行、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均可申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投資。經央行同意后,境外機構可在核準的額度內,以其開展央行貨幣合作、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業務獲得的人民幣資金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專家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必須經過區域化過程,首先,在周邊國家和與中國貿易關系緊密的國家嘗試采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其次,在成為結算貨幣的基礎上,使得人民幣成為周邊和與中國貿易關系緊密的國家的儲備貨幣;第三,在成為區域貨幣的基礎上再走向國際,實現國際化,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以上國際化的過程必須伴隨著匯率自由浮動和資本開放的過程。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作為世界第二大貨幣的歐元,其國際化的經驗為人民幣提供了一種依靠區域貨幣合作走向國際貨幣體系的有益的范式參考。同時,希臘債務問題引發的歐元危機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探明了“雷區”。
據悉,10月30日至31日,“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歐洲和中國:世界經濟的新引擎”。在2天會期里,歐中論壇將舉辦金融、能源、城市、文化與旅游、傳媒等5個“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峰會”,預計將有超過200位來自歐洲和中國金融界、能源界、文化旅游界、傳媒界的大鱷精英在論壇上就“人民幣國際化”等論題展開交流。(曉冬)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