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我國幅員廣闊,跨越眾多經緯度和海拔高度帶,農業生態經濟區劃類型多樣化。發展生態農業可以針對我國各地自然條件、資源基礎、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的情況,吸收傳統農業好的做法,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使各地區都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根據社會需要與當地實際協調發展。
發展生態農業能夠降低農業成本,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民收益,并為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創造農業內部就業機會。發展生態農業能夠把環境建設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同時,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同時,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增強農業發展后勁。
如今,中國原生態的農業耕地越來越少,生態環境、生態耕地成為生態資本。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中西部落后地區工業資本、金融資本不足,但在生態資本方面,卻具有相當的優勢,采用“田忌賽馬”的策略,中西部落后地區就具有了比較優勢和強大發展的能力。
中西部相對落后地區如何實現效率、和諧、持續發展?四川省蓬溪縣給出一個漂亮答案:發展效率、和諧、持續的生態農業。
蓬溪縣的普通矮晚柚原來5元左右一個,按照生態農業標準和方式生產,現在賣到了98元一對,不僅生產效率提高了,而且食品也更加安全,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凸顯。同時,生態農業的發展使得外出務工的農民愿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優美的環境中,從自己的土地上實現增收,走向美好富裕的生活。生態農業是綠色經濟的一種體現,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盡管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堅持“人本自然”和“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生態農業的發展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槊】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