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深圳可能還會是經濟特區,但也許它會成為“汕頭”、“珠!被蛘呤恰皬B門”,但它絕不會是“深圳”;也有人說,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深圳在作為小漁村時就毗鄰著香港,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
而今,距離深圳特區的建立已有30年了,這30年里,深圳和香港之間的故事可謂“一紙難盡”,我們不妨從80后“港女”陳亦婷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一些數據做出解讀。
港商逐利:從“制成衣”到“高科技”
2010年8月7日早上9點,陳亦婷到達羅湖口岸,赴深圳辦事。她的堂伯在上世紀60年代去了香港,靠著當建筑工人、給人送煤氣,到上世紀80年代,堂伯手里也積累了幾萬元錢,就回羅湖租了幾間廠房,請了幾個村民,開了個生產服裝的小廠——陳的堂伯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定居香港,回到深圳開廠已經是“港商”的身份,加工好產品以后,再把成衣拿回香港去賣。
陳亦婷不知道的是,這正是當年被內地其他城市廣為學習的“三來一補”,即由外商提供設備、原材料、來樣,并負責全部產品的外銷,由內地企業提供土地、廠房、勞力。
隨著香港土地、勞動力價格的高漲,又有不少人北上試水并獲得成功,這種模式也由此被更多港商廣泛復制。與此同時,為深圳GDP迅速增長做貢獻的“外向型”經濟也正是在此時起逐漸建立。
多少年過去了,這種經濟模式深入深圳腹地,隨著羅湖城區的發展,這些加工廠又搬遷至深圳的布吉、龍崗等地。但在另一方面,這種低附加值的“三來一補”加工產業,不斷面臨全球經濟結構升級的沖擊,兩地都認識到這種產業結構的落后。
2007年,深圳和香港政府簽署《“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促進高新產業的發展。而就在這個協議簽署的第二年,金融危機爆發。
依舊是港資,依舊是服裝加工企業,在那一年里得到的教訓是慘烈的。位于布吉嶺南村的 “深圳登峰旅游制品有限公司”,20多年來一直是給美國SGA制衣廠代工成衣,金融危機導致SGA歇業,登峰手中積壓的存貨無處可銷,資金鏈出現斷裂,因為欠下當地供貨商貨款,企業幾乎走到絕境。
登峰是“三來一補”模式缺陷的一個縮影,而金融危機不過是放大鏡,讓人們更清晰地看到這種企業的脆弱,也讓人更加清晰地看到兩岸經濟合作結構升級的的迫切性。
“合作協議”逐步落實,2009年5月,協議向高新企業開放專項資助,重點瞄準彌補基礎研發短板,推進“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
經濟結構的轉型需要一個過程,但不能否認的是,港資對深圳經濟發展功不可沒。數據顯示,2010年,深圳投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和年出口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中,約80%是港商投資或參與投資的企業。
港人北上:從“炒房”到“找工作”
如果說香港商人的北上帶有“拓荒”性質,是迫不得已,那普通港人的北上,不能不說是深圳這個城市本身的進步了。
買房子是香港普通民眾北上的重要活動,但這其中經歷了從“炒房”到“安居”的變化。
2000年左右,隨著深圳地產熱,不少港人持幣北上買房,但大多以炒房為目的。以深圳紅樹林片區樓盤為例,深圳西部灣大橋開通后,大批港人前去購房,房價扶搖而上,在深圳政府重點監控的炒房對象里,港人正是其中之一。
但這種情況隨后發生了變化,在2003年之前,港人在深圳的住房大多以公寓型、過渡型為主,但在2003年之后,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港人選擇大戶型和豪宅,居住在深圳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至2009年8月20日,香港特區規劃署公布的《香港人在深圳居住狀況調查》指出:截至2008年底,共有61865名港人在深圳定居。他們中的七成表示未來5年內不打算回港居住。
更能說明普通港人北上趨勢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在深圳工作。
2010年8月7日,陳亦婷來深圳正是為工作面試。今年快30歲的陳亦婷已經有近7年的工作經驗,早年從香港演藝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輾轉數家公司,現供職于一家報社從事版面設計。“比較尷尬啦,這么多年了,收入也就1.5萬元(港幣)左右”,這個看上去有些高傲的 “港女”說,“現在內地經濟發展好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在內地開公司,我們就來深圳找工作了。”
雖然目前沒有統計數據表明像陳亦婷這樣北上工作的港人到底有多少,但這的確已成一種潮流,從香港書店里售賣的類似《港人北上人才攻略》這樣的書籍就可見一斑。
陳說,她也讀過這些“攻略”,按照這些書上說的,她這樣在香港工作過幾年的設計人員,對一些內地企業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陳說,她有同行的朋友去上海工作了,拿的薪水并不比香港低,發展空間卻更好。這次她應聘的是一家美資出版社的美術總監,薪水和發展前景應該會比在香港好。
后30年猜想:“叫板香港”
深圳曾經提出:“為香港服務,向香港學習!
過去30年,深圳確實以一種謙卑的態度 “為香港服務”:辦工廠制成衣、產品銷往香港;開飯店、開娛樂場所,等香港人前來消費。不可否認的是,“服務港人”確實為深圳GDP增長帶來巨大貢獻。
但讓人欣慰的是,在這個服務的過程中,深圳也一直以一種“實用主義”的精神低調地學習。過去30年,從土地規劃、到城市建設,深圳都在向香港學習。
而就在深圳特區迎來30歲生日之際,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更公開高調表示:“深圳的下一步,就是叫板新加坡、叫板香港地區!
按照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圳要在2015年實現GDP總量1.5萬億元的目標,接近新加坡的總量水平。這也意味著深圳GDP在目前8200億元的基礎上,5年內要再翻一番。
而“十二五”末,預計深圳互聯網、新能源、生物三大新興產業產值規模將超過6500億元,估計形成將近3000億元的增加值。顯然,希望實現上述目標的深圳,已經有足夠的底氣。(李潮文)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