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糧價異常波動給管理通脹預期帶來巨大壓力,也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帶來新的挑戰。當前,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階段的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重大。近期國家采取拋售、定向投放等調控措施,對穩定糧價預期已經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記者黃麗珠我們知道,糧食不但是食物,它更有能源甚至政治屬性。古代統治者“以糧為本”,現代政府則“以糧為綱”。就13億人口大國的需求而言,糧食安全問題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前期因西南嚴重干旱導致大米價格明顯上漲,近期玉米等價格也在不斷創新高,再加上俄羅斯等國禁止糧食出口或將引發全球糧價上漲的疊加效應,使國內糧食市場漲價風日益膨脹。在當前通脹預期逐漸增強的條件下,如何審慎地評估糧食問題的安全水平,因地制宜地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糧食安全問題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糧價波動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
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糧價異常波動給管理通脹預期帶來巨大壓力,也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帶來新的挑戰。那么具體而言當前糧價的劇烈波動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哪些不利影響呢?
以玉米為例,由于我國糧食各品種間價格波動具有傳導性、同步性和放大性特征,玉米價格異常波動有可能引發糧價乃至整個食品價格的全面上漲。同時玉米價格持續上漲,將進一步增加養殖成本,打擊農民養豬積極性。如此的結果將是在3-5個月后,豬肉價格可能再度暴漲,由此推動新一輪食品價格全面上漲,拉動CPI大幅上升,進一步加大通脹預期壓力。
另外,玉米價格持續上漲也將加大玉米進口壓力。目前美國玉米的含稅到岸價每噸1850元,已經低于國產玉米南方港口價格150-200元。若玉米價格繼續上漲,國內飼料及加工企業有可能轉向進口價格較低的國外玉米。這將直接沖擊國內玉米市場,使糧價大幅下跌,嚴重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并必將進一步增加糧食調控的復雜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所副所長程國強認為,托市政策若不及時調整,也有可能形成過度調控效應,不利于保持糧價穩定。他舉例說,廣東市場每個月玉米需求量約80萬噸,過去主要由眾多的貿易商供貨,現在轉變為50-60萬噸由中央直屬糧食企業供應,市場集中度大幅提高,對銷區糧價形成了直接的影響。
據調查,目前南方港口有個別參與托市收購的企業減緩玉米銷售進度,等待漲價后銷售。特別是,現有托市政策沒有設立退出機制,當東北產區玉米價格達到每噸1800元,超過國家確定的臨時收儲價格時,收購費用補貼政策卻并未按規定退出,由此進一步推動玉米價格持續上漲。
既脆弱又緊張的我國糧食供求關系
截至目前,中國已連續6年糧食豐收,2009年糧食總產量10616億斤,相當于人均消費糧食395公斤。現在保證百姓日常消費的糧食沒有問題,但中國糧食安全、糧食供求平衡依然很脆弱,并表現為一種“緊張的平衡”。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韓俊告訴記者,脆弱性是指中國糧食生產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耕地稀缺,如果不保護基本農田和耕地,這種平衡隨時會被打破。而且這個平衡還是強制性的,因為種糧效益低,發展糧食生產對地方財政也幾乎沒有直接的貢獻。農民種糧、地方抓糧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這就需要政府的強力引導。
就“緊張的平衡”而言,韓俊說,目前小麥國內生產潛力、能力都很大,可以不需要進口。但如果國家對發展燃料乙醇沒有限制,放開玉米加工,玉米的平衡馬上就會被打破。再比如大豆,去年國內產的只有1500萬噸,進口4200多萬噸,越來越依賴進口,平衡也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打破。而稻谷,這些年雖然基本上可以自我平衡,但如果不采取最嚴厲的措施來保護,這個平衡被打破很容易。
我國強調糧食自給,更多的是強調口糧要自給。而中國最重要的口糧就是稻谷,去年全國稻米產量1.37億噸,與消費基本持平。數據顯示,過去30年全世界稻谷的年貿易量沒有超過3000萬噸。這就是說,如果中國不對稻田進行保護,把稻田拿來搞開發,轉變成城市用地,將來就得大量進口稻米。
中國一年消費掉的大米是2700多億斤,即使自給率降到80%左右,也相當于全世界可以出口大米的總量了。如此而言,中國就成為全世界糧價上漲的推手,會受到全世界的指責。
糧食穩定發展支撐力亟待增強
當前,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階段的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重大。近期國家采取拋售、定向投放等調控措施,對穩定糧價預期已經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從目前形勢看,打組合拳或許效果更佳。記者采訪的相關專家普遍認為,應加大糧食市場投放力度,平抑價格異常波動。對糧食深加工企業采取結構性調控措施,避免其爭奪糧源而抬高糧價。
同時加強進口調控,建立健全糧食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形勢和變化趨勢,完善糧食供求和價格信息發布制度,著力增強調控的科學性。
應切實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地方重農抓糧的積極性。要普及農村職業教育增加農民收入,并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讓公共財政的雨露滋潤億萬農民。強力推進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全面提高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事業的保障水平,并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等。
程國強強調,目前在糧食托市收購政策的調整和完善中,應嚴禁參與托市收購企業囤積糧食、待價而沽,防止托市調控措施對糧價波動推波助瀾。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糧食托市收購政策,既要有效支撐價格合理回升,也要防止產生過度調控效應;不僅要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也要確保糧食市場價格穩定。建議今后繼續實行以中儲糧公司為執行主體的臨時收儲措施,進一步完善政策的啟動和退出規程,形成托市收購與平抑價格互為一體的調控機制。
分析可見,誘發糧食安全問題的動因錯綜復雜,解決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因此,糧食安全問題需要客觀化、標準化、科學化,避免人為的、主觀的因素干擾。就目前而言,特別應抓住糧食供給相對寬裕的有利時機,抓緊創新完善糧食宏觀調控機制,穩定市場預期,全面增強糧食宏觀調控的有效性。黃麗珠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