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回升向好,就業水平穩定提高,刺激政策繼續完善,消費市場有望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但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明顯依賴投資的趨勢仍未改變。只有在抑制居民消費意愿、能力的頑疾上實現“破題”,才能讓百姓“有錢花、敢花錢”
政策刺激是主動力,家電下鄉實現銷售額678億元
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2669億元,同比增長18.2%,比上年同期加快3.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增長18.6%,鄉村增長15.6%。消費的實際增長率雖然比去年有所降低,但也達到了15.3%。顯然,在宏觀經濟回升向好背景下,消費市場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表示,上半年消費平穩增長,政策刺激是主動力。今年以來,國家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政策,河北、山西、遼寧等19省市被新納入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范圍。上半年家電下鄉實現銷售額678億元,這已超過去年全年647億元的水平。
國家完善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延長汽車以舊換新政策,車市一派紅火景象。上半年,全國汽車銷售902萬輛,同比增長47.7%。其中,補貼下鄉汽車142.6萬輛,補貼以舊換新汽車17.4萬輛。這些漂亮的數字不僅是居民需求釋放的反映,更體現了政策刺激的效果。
在政策帶動下,消費升級加快進行,低碳消費、綠色消費成為新時尚。受購置稅減征稅率上調影響,上半年小排量乘用車增速趨緩,但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量依然同比增長43.9%。眼下,高效節能空調補貼政策得以延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在實施,業內專家認為,今后節能產品的推廣力度會越來越大,“綠色消費”將在更大范圍掀起高潮。
上半年,城鎮單位就業人數增加500多萬,外出農民工就業人數增加632萬人,這為百姓增加收入、擴大消費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實施“農超對接”、建立標準化菜市場、規范網絡購物等一系列舉措讓居民消費環境更加優化。
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了市場平穩運行,“蒜你狠”、“豆你玩”成焦點
“盡管形勢良好,但上半年消費市場出現的一些苗頭性問題值得高度關注。”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說。
受經營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餐飲市場出現回落。上半年,餐飲收入8181億元,同比增長16.9%,比上年同期回落1.2個百分點,12年來首次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此外,當前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及網絡購物環境尚不規范、“山寨”產品充斥市場、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發生,影響了消費信心,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了市場平穩運行。
今年以來,受西南干旱、北方“倒春寒”等自然災害影響,大豆、玉米、食糖、棉花、部分蔬菜等農產品供應偏緊,供求關系發生新變化。國內農資價格出現上漲趨勢,流通環節費用上升等也增加了農產品成本。據商務部監測,上半年57種主要生活必需品價格同比上漲4.4%。大蒜、綠豆由于價格上漲過快甚至一度被戲稱為“蒜你狠”、“豆你玩”。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說,直到今年4月,隨著氣溫回升、露天蔬菜大量上市,糧、油、肉季節性需求減少,加之國家及時出臺政策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炒作行為,蔬菜等農產品價格才開始回落。7月初,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最高點的4月底回落30.6%,比年初回落22.8%。
這位負責人認為,當前商品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格局基本沒變,農產品價格漲勢趨緩,豬肉價格持續低位運行,房價快速上漲勢頭得到遏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輸入性通脹壓力減緩,這些都將有利于下一步保持價格穩定。
勞動所得偏低、社保體系不健全,成為抑制消費關鍵因素
對下半年消費市場走勢,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認為,隨著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就業水平穩定提高,刺激政策繼續完善,消費市場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值得期待。
世界銀行日前也發布報告稱,全球范圍內尚未出現原材料和食品價格上行壓力,中國面臨的通脹壓力仍將有限,這將增強消費者的信心。
但是,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明顯依賴投資的趨勢仍未改變。就最終消費率而言,我們不僅與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有相當大差距,與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有一定距離。
進一步擴大消費,亟待提高居民可持續消費能力,在收入、就業、社保等方面下足功夫。
上半年,盡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實際增長7.5%、9.5%,但其占GDP的比重依然較低。受困于過重的住房、醫療、教育壓力,居民儲蓄意愿持續趨強。
自今年初,收入分配改革就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但直到現在也未見相關改革方案出臺的跡象。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荊林波認為,勞動所得偏低、社保體系不健全,已成為抑制居民消費意愿、能力的頑疾。
只有在此處真正實現“破題”,才能讓百姓“有錢花、敢花錢”,釋放出更大的消費潛力。
此外,上半年出現的一些短期因素也值得注意。例如,汽車消費在經歷前期高速增長后,保有量快速增加,高增長態勢難以持久。匯率形成機制、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有可能影響出口企業及相關就業,從而影響居民收入和消費。
參與互動(0) | 【編輯:梁麗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