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反壟斷法,宣布將于明年8月1日起施行反壟斷法,民營油企期盼該方案的出臺能改善由兩大石油巨頭壟斷的尷尬局面。但在反壟斷法正式出臺前,民營企業仍然在尋求他們的出路,打包出售則成了法律外的一個主要的市場自救手段。
反壟斷法出臺 民營油企前途未卜
遵照WTO協議,中國石油市場自今年1月1日起已正式對外開放,但是由于國內的相關成品油定價機制一直沒有理順,民營企業的現狀根本沒有改善,雖然出臺了《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該辦法并未觸及巨頭們的壟斷根本,國內民營油企仍經常處于“無米下鍋”的境地。而最近一段時間,兩大巨頭限售的舉動讓不少民營企業面臨尷尬。
據了解,這種形勢在反壟斷法通過后可能會有變化。中商石油委會長趙友山也認為,反壟斷法的通過將為民營油企的發展提供依據和保證。他呼吁,民營油企應該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保證企業發展的利益不受侵犯。他同時告訴記者,目前中央高層對改革的決心很大,反壟斷法實施后肯定不會出現“非公經濟36條”出臺后無從落實那一幕。
同時,廣東省石油行業協會會長陳順遂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反壟斷法出臺是民企春天到來的一個標志。“我對此充滿信心:要不了三五年,成品油現狀將會打破,國有、民營、外資、合資股份將在成品油市場上各展風采。”
但也有一些民營油企老板對反壟斷法所能達到的效果不太樂觀。一位來自河南的油企老板公開表示,反壟斷法中有一條規定,“國有經濟占控制地位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依法實行專營專賣的行業,國家對其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予以保護”,這就意味著石油行業未必會成為反壟斷的對象。
另一位中商石油委副會長也表示,任何一部法律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反壟斷法牽涉到方方面面利益,更需要一個過程來履行和消化。
無奈之舉“打包出售”仍在持續
反壟斷法的出臺是否會改善民企困窘的局面還需時日,但是作為企業來說,靠兩條腿走路是目前解決困難的最好辦法。
據了解,在一個月前,有媒體報道,為了緩解無油可賣的現狀,浙江、遼寧、福建、新疆、山東等地的90家民營油企正私下與殼牌、BP、美孚等9家跨國巨頭展開“打包出售”談判。其中,15家已簽署意向協議。同時,遼寧盤錦興隆石化實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順杰已經放棄申請原油銷售牌照,他證實,傳聞中的民營油企“打包出售”給外企的說法不是傳言,而是事實,他正是牽頭人之一。
面對這個局面,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種打包外賣的趨勢蔓延開來,中國石油流通企業的勢力格局將被改寫,國資、民資、外資“三分天下”的格局將演變為國資、外資“兩強相爭”。對此,在8月中旬,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已經初步確定每年給國內民營油企提供500萬噸的成品油,這一規定最晚會在今年10月份出臺。
可是對于這個說法,趙友山在“2007中國石油流通行業發展高層論壇”結束后表示,這樣能解決油源問題,但未必是先前設想的500萬噸。“國家給予民營油企一部分油源的政策將肯定會執行,但具體會不會是500萬噸?會在什么時候給?目前都不好說。”同時有報道引用河北省石油商會會長齊放的話稱,500萬噸成品油油源一事根本沒有可操作性。
在一切沒有理順之前,“民營油企打包外賣”仍在繼續,中商石油委副會長、遼寧盤錦興隆石化實業開發公司董事長張順杰表示,外資石油巨頭道達爾上月就剛剛和大連市20余座民營加油站簽訂了一份“打包收購”合同,準備將這些加油站收入麾下。
同時,趙友山也表示,作為一種市場行為,民營油企在沒有出路后的打包出售屬于無奈之舉,對此,政府也沒有必要干預。(許誠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