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強險是否存在暴利?無責賠付是否合理?面對律師們的頻頻質疑以及媒體的連續討論,中國保監會終于在5月22日以座談會方式高調回應。
針對以孫勇律師為首提出的“交強險400億暴利說”觀點,保監會財產監管部主任郭左踐拿出了詳細的數據進行反駁。但隨后孫勇律師第二天更在媒體上聲稱保監會數據失真。
拋開對于交強險盈利問題各執一詞的計算方法和數據,被爭論雙方共同認可的觀點是:如果取消無責賠付,交強險費率將會有較大降低。
“無責賠付”是誤讀?
事實上,自去年交強險條例發布之后,對于是否應該進行“無責賠付”便引發了社會大討論。一位參與起草《條例》的人士稱,設定交強險“無責賠付”并非保監會的意思,而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
《道路交通法》第七十六條明確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則按照不同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交強險條例中規定交強險除保障人身傷亡外,還要保障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且實行“無過錯賠償”。其中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元,無責任的賠償限額為400元。
對于上述說法,北京市中高盛律師事務所李濱于2006年9月5日便提出質疑。他認為保監會此舉屬于對《道路交通法》的“誤讀”。保監會也完全可以通過“免責條款”取消對無責方所承擔的400元的財產賠償。
今年“五一”前夕,李濱再次向保監會去函,建議重新核定交強險費率。但至今并未得到回復。
交強險制度實施之后,由于交通事故中單純的財產損失占據很大比例,保險公司要為無責方400元的賠付支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全責方的保險公司也要先墊付400元的損失賠償,再與無責方的保險公司結算,增加了公司的業務量。
因此,在這場論戰中被指最大受益者的保險公司對于無責賠付也是不勝其煩。一位財險公司負責車險業務的人士稱:“如果單純車損的無責賠付能夠取消,我們是很歡迎的。”
保額高費率低是趨勢
但無責賠付條款也受到一些學者和專家的支持。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認為,無責賠付是指對方有傷害而沒有保險的情況下向對方賠付。盡管對方有責任,但處于強勢地位的駕車者進行無責賠付,也完全是從人道主義、保護生命的角度出發。這條規定也并不只是中國僅有的。
座談會上,在談到成熟保險市場的一些做法時,郭左踐向媒體介紹:“在中國臺灣,無過錯賠償只針對人,并不針對財產損失;在歐盟,無論是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還是機動車與人之間發生事故,都可由保險公司先行墊付,在明確劃分事故責任人后,保險公司可以向無責方追償墊付款。”
盡管郭左踐肯定:“如果拿掉無責賠付,交強險費率會下降。”但在費率的調整方面,他表示,根據保險公司的盈虧情況,保監會可要求或允許保險公司調整保險費率。但無論盈虧與否,第一年的數據都不能清晰準確地說明問題,從國際經驗看,至少需要3年時間觀察分析,若連續盈利,就會相應地提高保險額、降低費率,若連續虧損,則要提高費率。
根據成熟保險市場的經驗數據,交強險的保額會隨著市場的成熟、法規的完善以及社會進步不斷上升,而費率會不斷下降,這是發展的趨勢。
以日本為例,1955年此類保險的保額為30萬日元,其后經過十幾次調整,目前已經達到了3000萬日元;韓國從19世紀60年代到現在也經過了10多次保額調整。
“可以肯定的是,保額越來越來高、費率越來越低是大的趨勢。”郭左踐說。
據悉,從今年7月1日起,交強險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浮動費率。如果車主連續幾年沒有事故記錄,保險費率將會逐年降低。此外,實施交強險浮動費率后,無責方的費率不會受到事故發生的影響。(安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