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量今年將突破1000萬輛,出口年增速超過35%,5年后汽車保有量將接近1億輛。在經歷了5年的黃金發展期之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能否繼續享用“汽車業高速發展”的這場盛宴?
據記者在6月2日開幕的“2008中國上海國際汽車零部件展”上獲得的信息,2003年到2007年,一大批汽車零部件企業從年銷售收入幾億元發展到十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有些企業的訂單甚至已經排到了2010年。
拉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增長的三駕馬車是國內配套市場、售后市場和出口市場,2007年這三大市場規模超過7400億元,減去進口的約800多億元,在中國國內生產的零部件產值已達到6600億元左右的水平,比5年前的約2000億元增長3倍多。
“只要中國經濟和金融環境不出現大意外,在未來的5到10年內,汽車零部件行業仍然是國內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中汽協會的一位專家認為。
未來5年到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將會有哪些變化?中外資零部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
配套市場——新進入者難
“未來5年到10年,中國汽車年產量保守估計將達到1500萬輛左右。考慮車型升級的因素,估計配套市場的產值增長將超過一倍。”中汽協會的這位專家表示,雖然市場機會巨大,但是各個整車廠的核心供應商將會越來越穩定,這意味著,新進入者將會越來越難進入非傳統供應體系。
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外資零部件企業在中國投資,國內的跨國整車生產廠有機會重新梳理自己的核心戰略供應商體系。據《中國汽車零部件藍皮書》分析,以豐田為代表的主機廠與零部件廠商之間緊密的“零整關系模式”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更多的跨國汽車企業效仿,外資零部件企業的配套份額正在擴大。
據統計,目前全國上規模的50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資企業,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強企業,業務主要集中在車身、發動機、變速箱、車橋、車架、轉向、電子等領域,占據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此外,跨國汽車企業由于傳統的配套關系,在高技術含量及高附加值領域,基本移植國外原有的配套關系。與此同時,世界大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通過收購本土零部件企業及提高出資比例,將在華工廠轉變為控股公司或獨資子公司。
“從實力來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還不能與外資零部件企業形成競爭之勢,它們中的多數從事勞動密集型和來料加工型產品的生產,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很多本土企業還只是停留在模仿階段。”這位中汽協會的專家說。
售后市場——競爭升級
汽車行業內測算,美國市場汽車保有量約2億多輛,每年售后市場汽車零部件需求約1200億美元。中國如果保有量達到1億輛,售后零部件市場每年將達到近3000億元以上規模。
市場的吸引力帶來的是更激烈的競爭,據《中國汽車零部件藍皮書》分析,未來5年到10年,這種競爭趨勢將體現在兩方面:不同類型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以及不同業態之間的競爭。
不同類型供應商之爭最主要體現在,原廠零部件供應商除提供OES(原廠備件)給整車廠,通過整車廠的4S店銷售外,將加大力度以自己的品牌獨立進入售后市場銷售。
零部件巨頭德爾福近期的舉動就是一種說明。德爾福去年在上海成立了德爾福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今年4月又與優配貿易(上海)有限公司(UAP)正式簽署合作協議,目標到2012年,在國內建立1000家直營店和300家加盟店及數萬個授權服務機構。
“除了傳統的售后市場特約經銷商渠道外,德爾福希望借助優配的零售渠道優勢,使德爾福原配套質量的汽車零部件產品通過網絡化的零售端口到達客戶手中。”德爾福中國區總經理康波近日說。
不同業態之間的競爭,將主要體現在整車廠控制的4S店售后渠道,與汽車服務連鎖店之間的競爭。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很多上海車主在4S店購車后,選擇到美車飾、安吉黃帽子(Yellow Hat)等汽車服務連鎖店貼膜、改裝、車輛美容。辦理了會員卡后,連日常維修也去這些連鎖店。
出口市場——未來主旋律
對于汽車行業而言,跨國采購主要體現在汽車整車生產廠或大型零部件制造商到低成本國家采購,除了采購零部件外,甚至以貼牌生產方式采購整個總成。
據《中國汽車零部件藍皮書》分析,在汽車行業的跨國采購中,中國是最重要的低成本目標國家,不少跨國公司在設立中國采購的目標時雄心勃勃。如果將這些跨國企業的總目標采購量加起來,從2003年到2008年,估計會高達2000億美元以上,在中國設立的各類采購中心也達到約400家到500家。
隨著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下降,在中國跨國采購面臨的壓力逐漸加大,國際采購商已經將目光同時轉移到越南、印度、泰國、澳大利亞等地。
“目前國際采購商對于中國采購日趨理性和實際,通過選擇和培養潛在核心供應商;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分散采購目的地,與其他新興市場進行對比決定采購地點等方式來推進中國采購的進程。”中汽協會的專家說。
據了解,為削減成本,德國大眾集團打算在5年內將在華供應商數量削減1/3。日產汽車近日表示,將以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工廠為采購對象,到2010財年,使當地采購率從目前的七成提高到九成。
盡管競爭環境越來越殘酷,中汽協會的專家還是預測,出口和國際化將是中國零部件企業未來10年的主旋律之一。(李語實)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