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國際車展在一片喧囂聲中落幕了。然而喧囂過后還是落寞,北京車展究竟是誰的“主場”發人深省。
毋庸置疑,這是一屆成功的車展,18萬平方米的超大展場,890輛展車的超強陣容,7款新車全球首發。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展會定級上,北京車展都已真正成為跨入世界前五名的A級車展。車展上與成堆的國際新車交相輝映的,是國際汽車巨頭掌門人那一張張充滿勝利者微笑的臉龐,通用汽車董事長瓦格納、豐田汽車社長渡邊捷昭、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文德恩、奔馳全球總裁蔡澈、雷諾日產聯盟全球總裁戈恩……他們穿梭于各大展館之間,指點于各個展臺之上,他們在揭開各自全球首發新車蓋頭的同時,無一例外地宣布著同一個信息:中國,已經成為他們最為豐碩和巨大的市場。可是作為中國主場作戰的本土品牌們,雖然有奇瑞、吉利等民族企業新車紛呈,廣本也發布了合資自主首款概念車,尹同耀、李書福、付守杰等中國面孔讓人可親,但與國際豪門的主導聲威比起來,他們依然顯得聲勢單薄。
眾所周知,世界五大汽車展除了日內瓦外,其余四大車展全部有著其鮮明的主場歸屬,不管哪家國際A級車展,總是本國前三大車企充當A角,其他車企只能充當B角。反觀本土品牌乏力的北京車展,倒是比任何國際A級車展更徹底的“國際”車展。
在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份額中,本土品牌仍奉陪末座,其整體銷量至今還在1/4的標尺上徘徊,一時難以跨過30%的橫桿。如果按照利潤餅圖上看,本土品牌企業的總量只是大盤上的零星邊角,不堪細觀。正是在這樣的市場與銷量背景下,北京車展才呈現出主場無主、主場他主、反客為主的奇怪景象。
不過我們也看到,在即將跨入1000萬銷量的當口,本土品牌正迎來新的機遇與希望,越來越多的國有大汽車集團也奮力加入本土品牌的陣營,先發的本土品牌企業也在吸取經驗教訓,紛紛以二次創業的精神重整旗鼓。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自主品牌能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主力軍,我們舉辦的將是真正屬于“中國主場”的北京車展。(吳廣)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