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噴漆,一家4S店報價2500元,另一家報價6000元。到報價低的店修吧,怕質量不行,到報價高的店修吧,又覺得冤。”網友建議,可否在即將推行的汽修合同中“對一些常見的維修項目實行最高限價”?
昨天是本市首份《北京市汽車維修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見的最后一天,在8天時間里,網友們共提出14條建議。“雖然意見數量不多,但質量很高,幾乎每一條意見都切中要害”,市工商局合同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綜合各方建議,對示范文本進行補充、完善并擇機推行使用。
網友建議
常見汽修項目應限最高價
在網友留言中,除了叫好聲外,多關注價格。“花開看花落”說,“我有輛大眾汽車,去年因剮蹭前車門需整噴漆,但兩家4S店的報價卻差了一倍。一家報6000元,一家報2500元。讓我感到無所適從。到價格低的店修吧,怕質量不行。到價格高的店修,又覺得不值。所以我建議在合同中對一些常見的維修項目進行最高限價,免得要靠消費者自己去甄別,容易掏冤枉錢。”
目前汽修市場上同樣配件價格能差幾百上千元,同一配件賣出十多個價的現象屢見不鮮。就此,網友“heizi19660523”建議主管部門要建立汽車配件價格信息庫,便于市民查找。
汽修質量標準不應自行約定
對合同中的“承修方應按照國家標準、原廠標準或雙方約定的其他質量要求維修汽車”條款,網友“熟客”強烈質疑:修車應依照“國標和廠標”等通用標準,而不應該存在自定標準或自行約定的其他標準。
“熟客”說,維修標準問題集中表現在,由于目前保險公司將理賠標準壓得非常低,使事故車的維修質量變得非常差,嚴重影響了駕駛人的生命安全,這與有關部門對于修理質量的管理疏漏有直接的關聯。
動用托修車不能只賠油錢
對于維修期間動用托修車的問題,“信息不對等”說,只賠償油料“顯然是不夠的”,“大家都知道,車的損耗不只是油料吧。隨便動用托修車造成損壞或報廢的并達到一定數額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用偽劣配件出事故應擔刑責
網友“信息不對等”說,使用假冒偽劣配件導致事故只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過粗過輕,構不成震懾力,如果規定“因假冒偽劣配件造成交通事故甚至致人死亡等,應該追究刑事責任,并承擔各種賠償責任”,可能就要好得多。
“信息不對等”指出,這份合同應該詳細規定汽修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如果過于籠統,對惡意修理廠根本起不到作用。另外,合同還應該明確修理車輛發生糾紛以后如何解決,“沒有規定車主發現問題應該找誰,難道所有的糾紛都要訴諸法院?”
市工商局
網友意見將被逐條吸收
就網友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市工商局合同處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網友們提出的建議非常有價值”,但價格問題及是否建立汽車配件信息庫分別有具體職能部門管理,不是這份合同所能規范的問題,“下一步,市工商局會將網友們的這些建議轉交到相關部門,由他們決定是否采納。”
關于合同條款操作性不強及部分條文表述不當的意見,這位負責人說,市工商局會綜合吸收各方意見對涉及條款逐條斟酌,進一步細化或完善。
【新聞背景】
五大問題導致修車難
7月16日,市工商局合同處發布了《北京市汽車維修合同》示范文本征集意見稿,并在“首都之窗”“千龍網”和“北京工商”網站上公開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
市工商局說,去年本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了300萬輛,汽車維修企業也超過了5500家。目前,汽車維修業還存在著無證無照經營、維修中使用假冒偽劣配件、維修過程不透明、故障診斷不清、夸大故障等問題。有些維修廠家沒有與消費者及其他汽車托修方簽訂維修合同,有些雖然有合同單據但內容過于簡單、權利義務不對等,所以消費者和其他汽車托修方在遭遇侵權時無法提供有力的證據,導致維權艱難。(革繼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