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上的明星車朗逸的上市及11.28萬—14.98萬元的價格公布,讓這款包裹著中國人消費理念的大眾產品再次成為上周車壇的明星。這個價格在業內的預料當中,一個基于大眾PQ34平臺,有著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雙重研發結合的產品,點到了目前緊湊級車市的興奮點:那就是一款10萬出頭,有著類B級車尺寸的德國貨。
應該說,朗逸的推出有兩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大眾對中國市場及消費習慣經過20多年的摸索所形成的一個結論:那就是滿足和貼近中國人的面子消費習慣,結合德國大眾的品牌,給出一款能包打天下的完美車型;另一方面是為了平衡整個上海大眾的產品結構:在上海大眾品牌下沒有緊湊級車,只能通過自己研發去填補POLO與帕薩特之間的市場空白,當一汽大眾揮霍著大眾旗下最好的產品時,上海大眾只有通過巧婦去創造這些無米之炊。
單就價格來看,這次朗逸將其定在了POLO和帕薩特之間(雖與POLO有部分價格重疊,但POLO主賣的是11萬元以下的,而朗逸則更強調其2.0排量的車型),同時又避開了上海大眾旗下另一品牌明銳。在目標對手方面,將矛頭直指目前A級車的主流車型;凱越、悅動和福克斯。低級對手捷達,伊蘭特和高級對手速騰、卡羅拉等包括明銳實際上也都會受到朗逸的沖擊。
但價格只是一個真正殺手最后亮劍的行為,構成朗逸最核心競爭力的是配置。即使看1.6手動版車型也包括像16英寸鋁合金輪轂和205尺寸的輪胎、定速巡航系統、座椅側氣囊、10米激光焊接等從前在更高級車型上都很難看到的配置,再結合車頭前的“VW”標志,很難讓以消費歐洲產品為榮的中國人不動心。這樣的手法就和曾經中國人最喜歡的“背投電視”一樣,夠大、夠氣派,且價格不貴,至于效果如何,不是最重要的。
可以說,朗逸是在中國提前開始玩“借尸還魂”的游戲,從商業角度來看,這證明了大眾中國策略的精明,同時也完全體現出從合資到目前20年中國汽車自有工業發展的乏善可陳。朗逸上市前曾被看做是桑塔納的繼任者,現在事實已經證明了正在往這個方向靠攏。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包括桑塔納和捷達這樣的老三樣車型已經處于產品生命周期最后一次綻放的時期,如何在這兩款車真正退出市場之前就做好準備?如何通過最節省的產品開發成本來滿足市場的需求,留住大眾的消費群體,成為朗逸、新寶來這樣車型推出的最重要考量。
桑塔納和捷達在中國“一車風行二十年”的奇跡應該讓中國自主汽車工業感到慚愧,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大眾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技術和產品仍能充分滿足中國人的消費需求且找不到太多的對手。現在朗逸和新寶來開始取代這兩款車,但仍舊扮演著同樣的角色,那就是通過10年前的技術再次在中國“風行二十年”。(何醒言)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