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F1中國站的正賽在上賽道結束。該場比賽最大的懸念就是菜鳥漢密爾頓能否在上海奪得職業生涯的第一個總冠軍,但是老天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在第33圈因為輪胎失去抓地力,滑出賽道陷入了沙石堆而退出比賽。他也因此失去了提前奪得2007賽季總冠軍的機會。賽后,漢密爾頓第一時間接受媒體采訪道出失手內幕:“我們在比賽中的表現其實很好,一直處于水準之內,我們不能確定是否會下雨,這影響了我們的判斷。當時,我賽車輪胎的情況越來越差,磨損相當嚴重,在我進站時,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冰面上駕駛。”有媒體評價,小漢用錯了輪胎,在賽道已基本干透的情況下,車隊讓小漢用磨壞的雨胎多跑了一圈。
牛人評說
小漢的失敗告訴我們:
用錯輪胎會引起嚴重后果
F1比賽對輪胎的要求非常高,因為F1運動本身速度變化劇烈(一個F1車手在比賽期間約換擋2600次,一臺引擎在整個大獎賽中要點火800萬次),而且對操控性要求也很高(一輛F1賽車能在2.5秒內從0加速到100公里/小時,能在5秒內達到200公里/小時;同時,F1賽車有非常令人欽佩的制動性,可以在1.9秒內從200公里/小時減速到0,剎車距離為55米,在剎車過程中,車手靠安全帶拉住,要承受5G的壓力),所以,用于F1賽事的輪胎都是特制的,且每次比賽都要根據天氣、道路的不同情況(比如熱帶和寒帶路面、干燥和濕滑路面)使用不同的輪胎(一旦比賽中途下雨了,就要換濕胎)。小漢的失誤在于用錯了輪胎,這說明用錯輪胎會引起嚴重的后果。
F1運動告訴我們:
選輪胎一定要先看與車型匹配的速度值
因競爭激烈,賽車每次回站都要檢測輪胎(賽程中預定的后勤為維修區,是車手加油及換輪胎的地方,進維修站的時機及次數是每個車隊比賽的重要策略),由于賽場彎道駕駛難度非常大,輪胎只有抓地性能良好,才能快速安全過彎。
輪胎在高速行駛中會發熱,一旦爆胎,對高速行駛的賽車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這也是F1比賽過程中頻繁換胎的原因。
實際上,普通的汽車輪胎也一樣。因為輪胎的用途就是承載整車重量,傳遞動力,以保證行駛平穩,并起到減震作用,更重要的是安全,剎車或轉向都需要輪胎能夠很好地響應。
輪胎行業有一個術語叫負荷強度,意思是超負荷使用,會使輪胎過熱,這樣不但會加大輪胎阻力,還會降低壽命,加快磨損,直到爆胎。所以,輪胎有一個速度級別表,M級對130公里,N級對140公里,P級對150公里,Q級對160公里,R級對170公里,S級對180公里,T級對190公里,U級對200公里,H級對210公里,V級對240公里,W級對270公里,Y級對300公里。
總之,買車時一定要注意選名牌輪胎,并注意看看輪胎的速度級別。一般來說,要選擇級別高一些的,不要圖便宜換質量較差的輪胎,但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因為級別越高價錢也越高。
有些常識可能沒人關注過:
輪胎在不同的環境應選擇不同的花紋
胎面有不同的花紋。每種花紋都適用于不同的道路環境,有的用于高速(這種輪胎花紋較細,而且有縱向溝),有的用于越野(這種輪胎的花紋紋路較少,溝比較深,在一般路面行駛時阻力較大)。
輪胎的花紋除了保證行駛平順,還要保證在雨天行駛時順利排水(輪胎如果排水不暢相當于在水上滑行)。所以,花紋如果磨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要更換。
另外,冬季和夏季,應該用不同花紋的輪胎。一般來說,冬季用的花紋要比夏季的寬和深,有的冬季輪胎里面還有比較硬的類似釘子似的塑料,主要起防滑作用。
牛人觀點
輪胎就像我們走路的鞋,因為涉及安全,所以比鞋更重要,千萬不要忽視輪胎的安全。但輪胎最易被忽視的是保養。
輪胎的保養主要是經常看看氣壓,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輪胎側面有說明),看看磨損,做做車輪動平衡(如果輪胎重量不均勻,開起來震動較大)。
同時,溫度也很重要,特別是在夏天,長途行車一般建議開一段路歇一歇,給輪胎降降溫,還要盡量避免輪胎刺傷或劃傷,避免高速狀態下爆胎。
此外,還要防止輪胎被酸性物質或油性物質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