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融資與并購主管合伙人謝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現在是中國汽車企業抄底美國汽車產業的絕佳機會。他的理由也很充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在近些年來本就有些舉步維艱,再加上金融危機的打擊,資金鏈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境地,此時若不乘人之危,更待何時?
事實上,自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的“抄底論”就甚囂塵上,如今獲得并購專家的首肯,更是為這種情緒打上了一針雞血。“抄底論”者為人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美好的景象,如果成功“抄底”,中國汽車企業將實現在品牌、技術與管理方面史無前例的“大躍進”,站在福特、克萊斯勒等昔日巨人的肩膀上,從此就一飛沖天。
然而,質疑的聲音來自于中國車企是否具備能力消化收購所帶來的方方面面影響。況且,危機的波及力度遠未減弱。在此之前,強強聯合的戴姆勒·克萊斯勒歷時幾年也沒有達到內部的和諧,而明顯不具備國際頂級公司管理經驗的中國車企,極有可能在這場“以小博大”的并購中經歷更為嚴重的陣痛,單單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那高昂的員工成本就足以讓人望而卻步。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企業抄底還高興得為時尚早。并購行為同樣還要闖過政府及當地法律之關卡,當年中海油競購尤尼科的失敗還歷歷在目。
不過,也并不是說要一棍子打死“跨國并購”,當年聯想收購IBM也是被人質疑,最后楊元慶用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回答了一切。并購國外汽車公司,需要做的只是戰略上予以藐視,戰術上予以重視,對成本、資金以及未來的市場走勢都要有一個清晰的判斷。中國已經有了收購羅孚的經驗,可能碰到的困難也能做到心里有數,“走出去”的口號喊了這么多年,實在不應到該出手的時候反而表現得畏首畏尾。
當然,任何徹底看衰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觀點也都是不足取的,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并不是只會制造費油的SUV,他們在新能源車型的研發方面不容小覷,例如,福特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投下重金進行純電動汽車的研究。在新能源車日趨成為主流的背景下,這也許會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走出泥潭的依靠。(韓哲)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