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合資企業通過本土化研發、本土化配套、本土化營銷的方法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品牌本土化車型的做法,多數企業人士和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認為,合資企業的這種戰略轉變雖然不是完全針對自主品牌而為之,但至少從客觀上對自主品牌的上升勢頭造成了更加劇烈的沖擊或更加嚴峻的威脅。目前,呼吁自主品牌應該針對當前的形勢找到“破題”的辦法已成為業內共識。
10萬元成接火區間
目前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多從低端車型入手發展自身的產品譜系,經過近8年的發展,國內一些有規模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已經占據了目前國內8萬元以下、緊湊型以下級別車型市場中的客觀份額。
而近幾年,隨著自主品牌制造企業數量增多規模增強,競爭也漸趨激烈,一些自主品牌企業開始尋求上行空間,而10萬元上下的緊湊型車和中型車往往成為這些企業的突破點。不巧的是,10萬元也正是目前涌現的多款合資企業本土化研發車型切入的突破點。
“跨國公司的本土化車型多出現在10萬元區間是因為這是中國銷量最大的一個細分市場,此前跨國公司合資品牌已經‘搞定’了更高級別的市場,現在回過頭來對10萬元緊湊型細分市場做出投入符合跨國公司在中國實現擴大規模的利益。”業內知名分析師鐘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出于對更好經濟效益和更大生產規模的內在動力,一些自主品牌也選擇了向上發展的產品線。”
鐘師認為,合資品牌通過本土化策略推出本土化車型是一個在中國市場慢慢積累而出現的轉變現象,從主觀上說,跨國企業和合資公司此舉并沒有針對自主品牌或扼殺自主品牌的意愿。
自主品牌應有對策
鐘師認為,自主品牌企業面對合資企業打造本土化車型的戰略轉型要有應對之策,但是他不認為面對面的交鋒突圍就是好辦法:“事實上一些自主品牌企業向上走的策略本身就存在很大風險,面臨合資企業通過本土化策略‘下沉’的形式,這樣的發展策略風險更大,形勢不容樂觀。”
鐘師認為,自主品牌應該集中優勢資源,在現有的小型車和微型車市場做好做精不多的幾個產品,同樣可以找到發展空間。
此外,一些自主品牌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自主品牌企業確實需要找到應對之策,但結合自身企業的發展特點,這種策略應有不同。
隨著外資品牌新一輪的本土化進程,自主品牌企業傳統的發展策略也開始出現了轉變,在外資品牌的進軍中全面突圍。最為明顯的一點是,以往一貫將經濟型車作為立命之本的自主品牌企業,在開拓產品的時候開始將目光投向中高級車。
中高端切入轎車市場
一部分新進入轎車領域的自主品牌不再將經濟型車市作為自己切入市場的首選,而是開始涉足以往被外資品牌全面控制的中高端市場。
在上月的北京車展上,廣汽展出了三款自主品牌概念車,它們將作為廣汽自主品牌車型的基礎。廣汽集團表示,目前集團已經投入68億元建設了自主品牌轎車的研發和生產基地,而2010年推出的轎車產品將會定位于中高級車。在此之前,剛進入轎車領域的江淮汽車也是選擇了中高級車賓悅作為其首款產品。
而一些自主品牌則通過強調自己的海外血統來打入中高級車市。名爵7系從去年3月下線以來,一直強調其作為英倫轎車的高品質和高性能,南汽對名爵的定位是“中國第一個自主國際汽車品牌”。與此相類似的做法是,青年汽車的第一款轎車產品競速,也是著重強調其英國蓮花血統,希望能夠借此順利地打入中高級車陣營。
經濟型車企尋求突破
而另一些做經濟型車起家的“老牌”自主品牌此時也已開始尋求突破。去年開始,吉利集團開始提出戰略轉型的計劃。其中,技術提升與產品線擴充是吉利戰略轉型的兩大支撐點。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吉利的競爭優勢要實現由“低價優勢”向“技術優勢”的轉變,同時在做好、做強經濟型轎車的基礎上,拓寬產品領域,向中高級轎車發力。
而與此同時,國內另一家主要自主品牌車企比亞迪的產品線也從F3、F6一路發展到F8。
專家:差異化競爭是出路
業內知名分析師鐘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主品牌發展的方向不應該只盯住向上走這一條路,他認為,自主品牌企業的實力目前和跨國公司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現在應該集中精力和有限的資源,在已有優勢的市場內做出名氣來。
他認為,有的自主品牌企業選擇向上走的發展思路,一方面是出于對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在規模擴張上不理智的決策。“也許再過兩三年,一些企業會為此苦惱,畢竟自主品牌企業的實力和規模和跨國公司相比還是太弱小。但如果現在哪怕只做好一個類型的車型,將來在市場上也是有空間的。”鐘師稱。(陸原)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