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汽與南汽最初爭相購買羅孚汽車資產鬧得勢同水火,到上汽集團總裁胡茂元在去年上海車展上發出明確希望兩家聯合的信號,再到政府和國資委推動這兩家地方大型國有企業順利合并,上汽和南汽終于冰釋前嫌,渴望實現雙贏。
20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團和南汽的合作終于塵埃落定。按照全面合作協議,躍進集團的汽車業務,即南汽業務全面融入到上汽旗下,其中,整車和緊密零部件業務注入上海汽車(上市公司);其他零部件和服務貿易資產進入“東華公司”,該公司由上汽集團和躍進集團合資成立,上汽擁有75%股權,躍進擁有25%股權。作為代價,躍進獲得上海汽車20.95億元人民幣,并取得上海汽車3.2億股股份,占上海汽車總股本約4.88%。
名爵和榮威應如何并存?
究竟是應該像PSA旗下的雪鐵龍和標致一樣作為一個母品牌下共存的兩個子品牌,還是像以前那樣始終作為獨立的兩個母品牌出現,以及銷售渠道的運作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最終,雙方協商的結果是要保留名爵與榮威兩個品牌,而如何整合、如何發揮效應成為了不小的難題。
盡管兩者淵源相同,但在中國市場上,名爵偏向于運動活力的風格,而榮威偏向于中規中矩的紳士風格,而借此重新定位這兩個品牌將要面對的細分市場,適當拉大兩者的差異化,或許是種好的解決辦法。關于未來MG名爵的地位問題,南汽提出了“三不變”原則,即保持MG名爵項目法人地位不變;保持MG名爵品牌今后的稅收地位不變;保持MG名爵的注冊地不變。南汽高層曾多次公開表示,共同發展名爵項目,是雙方合作的底線。
南汽因為資金吃緊,稍稍陷于被動,上汽對于名爵的投入力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名爵的發展速度和方向。但從整體來講,MG名爵不僅品牌更具優勢,而且名爵后續產品也比較豐富,理應得到優先發展。
商用車能否盤活?
雖然上汽、一汽和東風同為“三大家”,但商用車一直是上汽的短板。2007年前三個季度,上汽共銷售乘用車113萬輛,市場份額達25%,但商用車僅實現銷售38610輛,市場份額僅為2%。而同期,一汽集團在商用車市場的份額達到11%。商用車市場的增長和利潤的相對穩定,使得一直覬覦中國汽車老大位置的上汽如坐針氈。在乘用車領域成功收購雙龍、推出榮威之后,上汽將事業更急于向商用車領域拓展。
目前,上汽已經聯手依維柯,與重慶重汽簽訂協議,合資設立商用車投資有限公司,同時收購重慶重汽集團所持有的紅巖汽車67%的股權,建設規模為年產4萬輛商用車,并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2.1億元,建立商用車技術中心。根據上汽集團內部估算,完成這一系列收購和布局后,上汽在商用車的產銷可達到14萬輛左右,與一汽17萬輛的規模非常接近。然而,上汽在商用車領域的經驗尚淺,能否將商用車做到乘用車的成功,還需拭目以待。
菲亞特前途羈絆?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南京菲亞特虧損一個多億,已經資不抵債。而每個月區區數百輛的銷量數字,著實讓人心寒。
在上海汽車股東大會上,上汽明確表示希望從南汽能夠接到干凈的資產,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堅定表示:“爛的蘋果是不能變好的,只能扔掉。”似乎說明菲亞特已經到了讓人嫌棄的地步,上汽和南汽都希望盡快甩掉南京菲亞特這個包袱。而南汽和菲亞特8年多的“姻緣”,最終在“上南合作”的前夕悄然畫上了句號。
2007年12月23日,菲亞特與南汽這兩個合作8年多仍未形成默契的搭檔最終分道揚鑣,南汽已經找到了上汽這位新搭檔,而菲亞特與奇瑞的關系也日漸明朗。2007年8月6日,菲亞特汽車集團與奇瑞汽車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按50:50出資成立合資公司生產乘用車,計劃于2009年投產,預計年產量為17.5萬輛。隨著南汽與菲亞特的分手,奇瑞準備“迎親”的速度正在加快,奇瑞汽車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金弋波說:“明年奇瑞肯定會與菲亞特簽署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的協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生產包括菲亞特、奇瑞和阿爾法·羅密歐在內三個品牌的車型,而計劃進口的三款菲亞特車型(Linea、Bravo和Grand Punto),也有望在“試水”后實現國產。”
新的產業格局即將形成?
國家發改委的態度是明確的,在“十一五”期間,通過兼并重組,國家將著力培養1到2家年產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集團,形成若干個年產100萬輛的重點汽車企業。
2007年前11個月,其車產銷排名第一的是上汽集團,銷量1386547輛;第二位是一汽集團,銷量1308576輛;第三名是東風集團,銷量1018389輛。也就是前兩名銷量很接近,而去年11月當月銷量一汽超過上汽。這說明當前上汽的集團規模優勢并不明顯。接手南汽后的上汽集團不僅能夠擴大銷量優勢,同時能夠彌補其在商用車領域的“短板”,理直氣壯地成為全系列的頭號制造商。作為東風集團,若能夠和哈飛聯合,一年的銷量將達到140萬輛,這對一汽集團構成了很大的威脅。一汽集團由于夏利等小排量車型銷量的日趨黯淡,或許將退居第三位。
在自主品牌方面,獲得名爵以及相關知識產權等資產后的上汽,也將更有底氣,在發展速度和實力方面,都將超過現在的自主品牌企業,成為自主品牌新的領跑者。
另外的沖擊來自成本方面的整合優勢,上南合作后,長三角地區的整合配套優勢將進一步發揮,這不僅對上汽和南汽有好處,也惠及整個長三角地區。(姜赫然)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