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0日電 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近日發表題為《停止對中國的抨擊》的研究報告稱:“世界經濟處境艱難。中國經濟的過渡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世界發展的最大機遇。”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針對日本政府負責國際事務的財政部次官Haruhiko Kuroda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的“日本的亞洲鄰國尤其是中國是造成日本經濟通縮的根源”的觀點,羅奇認為,中國的進口占不到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2%,很難說是中國引發了日本內在的通縮。日本的經濟通縮狀態首要是由于國內的供應過度和政府對那些低效呆滯的企業不斷給予救濟。轉向低成本且高效率的中國,僅僅是證明了日本這種“費用高昂”的經濟生產力的持續過剩。
而對于在美國出現的類似的觀點即“不斷上升的美國通貨緊縮危機來自于中國”的論調,羅奇則強調,這種說法實在非常牽強。確實,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正在迅猛增長,過去五年的平均年增長超過了16%。這樣的持續增長給人們的感覺是,來自世界低成本制造商的通貨緊縮壓力正在加大。然而,中國現有的進口只是美國商品進口總額的10%,或者說只是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多一點。和日本的情況一樣,這不足以構成美國經濟的一大部分,不會影響到美國總體價格水平。
羅奇認為,美國進口增長的趨勢亦不該歸咎于中國,而是當今美國經濟缺陷的最主要副產品———可憐的低存款率所致。中國進口的成本和價格差異可能對美國商業周期的軟著陸起到關鍵作用。
羅奇指出,如今中國的影響主要是在全球經濟天平上供應的一邊,如此一來,強大的中國出口機器在改變貿易、價格和市場份額方面起著一個不相稱的作用。然而,將來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將會轉移到宏觀經濟天平的需求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