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八日電(記者王祖敏)作為東方文明古國深厚文化的一部分,中國傳統氣功在從古至今的養身和健身領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如今,有關部門正著手將集健身、養性、康復于一體的傳統氣功加以改良,使之登上時尚健身舞臺,為更多普通百姓服務。
近日,由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編創的“健身氣功·八段錦”、“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易筋經”、“健身氣功·六字訣”等四套新功法在京通過了專家評審。
這四套新功法的動作素材均是來源于歷代文獻資料,并吸取近代各流派之精華加以提煉改進而成。起源于遠古時代的“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根據古代導引、吐納、熊經、鳥伸之術,結合了虎、熊、猿、鳥的活動特點和人體臟腑、經絡和氣血的功能編寫的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氣功功法;“易筋經”是深受群眾喜愛的變易筋骨的健身方法,據考證,易筋經萌芽于秦漢時期的方仙道養生術,完善于唐宋年間,至明代開始流傳于社會;“六字訣”則是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要手段的傳統健身方法,其源頭可追溯到《呂氏春秋》和《莊子》中關于呼吸養生的記載;“八錦段”從宋代流傳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是一種以肢體運動為主的導引術。
長期以來,健身氣功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始終深受中國百姓、特別是中老年群眾的喜愛,是一種參與廣泛的健身方式。為了更好地引導群眾習練科學、健康、文明的健身氣功,滿足多方面的體育健身需求,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健身氣功管理中心于去年底啟動了編創新功法的工作。
編創工作嚴格按照科研課題方式進行,在中國相關體育、中醫院校和科研單位進行公開招標,最終確定由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和首都體育學院等單位具體承擔四個新功法的研究編創任務。
經過一年來大量查閱文獻資料,深入挖掘整理同類傳統功法,集中力量修改編創、觀摩研討,反復推敲完善以及在群眾中試行檢驗,編創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在日前召開的結題評審會上,四套新功法受到了專家學者的一致認可。專家們認為,健身氣功新功法具有四個顯著特點:一是既吸收了傳統功法的精髓,又體現了時代特色,是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二是博采眾長,凝聚了各方面專家學者、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和參加試驗群眾的辛勞和汗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三是堅持以中、西醫、體育以及相關現代科學理論為基礎,進行了較為嚴格的科學實驗檢驗,具有明顯的健身、養身效果;四是動作簡單易學,形態優美,群眾認可度高。
據介紹,目前四套新功法正在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待正式批準后,從明年開始,將在部分地區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