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一日電題:QFII出臺引發國內機構爭搶“洋教頭”?
作者魏希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將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裹挾巨額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就在國內媒體連篇累牘將關注投向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同時,中國國內機構投資者也加快向境外機構投資者伸出“橄欖枝”。
作為中國十大證券公司之一,湘財證券近日在其網站刊登題為“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致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公開信,稱,“中國政府相繼發布了《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必將對你們的大中華業務產生重要影響。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我們誠邀貴公司即刻與我們洽談合作協作事宜,早日分享中國這一重大舉措所可能孕育的豐碩成果。”
海通證券則選擇這一時機發布“海通證券躍居中國資本注冊金最大的公司”的消息,對外顯示強大實力。
另一“長老級”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對境外機構投資者更是言辭懇切:“以我們對中國證券市場的風險投資經驗、與各大銀行深厚的合作關系以及雄厚的研究實力,期待著與您共享中國經濟增長成果的機會”。
確實,從長遠看,無論是增加進入股市的資金、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改變市場的決策方式和投資理念,或是促進市場運行和上市公司行為的規范、加強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引進國外投資管理經驗諸多方面,國外都有成功經驗,無怪國內投資機構爭相向“洋教頭”伸出“橄欖枝”。
對即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而言,面對股市投機風險、政府管制等不確定因素,他們同樣需要來自熟悉中國市場的國內投資機構支持。
正如中國國內媒體所稱,引入合格機構投資者長遠應是“多贏”之舉。一般認為,被吸引到中國的第一批合格機構投資者,極有可能是一流的、大型的投資基金公司,其中也包括一些養老基金。隨著中國首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以及其他中介機構相繼獲準籌建,國內投資機構能搭上“外資”題材順風車被視為理性應對WTO挑戰的第一步。可以預見,QFII制度引入將為國內外資本接洽提供更好的平臺,加速中國資本與國際資本的融合,最終成為促使上市公司改善質量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