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五日電題:中國傳媒將走過注意力經濟時代
作者阮煜琳
以“吸引眼球”為代表的注意力經濟,已成為當今中國眾多行業的制勝法寶,正當中國眾多行業使盡渾身解數“吸引眼球”的時候,最應提倡注意力經濟的中國傳媒業卻率先提出,中國傳媒要走出注意力經濟時代。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指出,收視率、發行量、傳閱率這種覆蓋性的指標,是過去中國傳媒處于短缺傳播時代,評價受眾對傳媒接觸數量的一種指標,但今天傳媒已經到了相對過剩的時代,絕對的收視率、發行量指標作為媒體價值評估的意義已經降解。
喻國明說,參與市場的媒介增多,平均化趨勢就會分割媒介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之下,面臨劇烈競爭的媒體,憑借規模的擴張很難增大自己的贏利點和市場價值,甚至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媒體規模擴大了,而贏利卻在下降。
據悉,一九九七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廣告經營額為七億多元人民幣時,凈贏利可達三億多元,到二OO一年,該報業集團廣告經營額高達十二多億元,但利潤只有兩億多。也就是說,廣告額增加了五個億,但凈贏利減少了一個億。
專家分析,規模化競爭要形成規模化的基本趨勢,就需要規模化的投入。營業額增加而利潤下降,主要是因為維持這個市場份額的規模,需要媒體增加投入。這也是大眾化媒介規模化競爭到后來一定要形成微利化的一個基本趨勢,因為它沒有技術壁壘。
喻國明認為,報紙的規模化競爭只是競爭的一種手段,比拼的是發行量和報紙內容的信息量。今天的傳媒需要尋找另外的出路,因為現在已經過了“眼球經濟”的時代,注意力經濟只是產生影響力經濟的一個基礎和前提,但它并不是媒介經濟最主要的東西。
專家指出,傳媒經濟的本質是影響力經濟,今天傳媒新的贏利模式是主流模式、主流報紙,另外一個手段就是要有特色,也就是所謂的技術手段,因為特色能放大你的規模,這也是形成市場賣點的一個最基本的手段。像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這樣著名的報紙,有它的不可克隆性,因為這些報紙有它的特色和技術壁壘。目前中國幾乎還沒有一家形成這種穩定技術壁壘的媒介存在。
現在,《中國經營報》主編信誓旦旦要把自己打造成中國的《華爾街日報》;曾被美國《紐約時報》稱為“中國最好的報紙”——《南方周末》要把自己打造成中國的嚴肅報紙,并于二OO二年七月成立了南方周末品牌工作室,業內人士稱,這是南方周末率先進入品牌營銷時代的標志。
只有依靠品牌和特色才能成為中國的主流報紙,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中國各大報紙何時“變臉”,目前還難以作出精確的預測,但這些報業的老總們已經看到了中國傳媒業的發展方向,不再滿足于規模擴張式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