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
話題:《哈利波特》讓中國兒童文學尷尬 2002年01月11日 15:37 當英國女作家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第四部——《哈利波特和火杯》在英國和北美同時上市時,她或許沒有想到,這一次,整個歐洲、北美甚至全球都在因她筆下的那位手執魔棒的小男孩而狂熱。據全英國的書店統計顯示,《哈利波特和火杯》創暢銷書銷售速度之最。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訂購數高達36萬本,這個數字是該書店以往圖書訂購數的10倍。網上最大書店亞馬遜的預訂數也已突破了40萬本,創了亞馬遜開業以來的銷售紀錄。出版商本來擔心這部厚達752頁的巨著會把孩子們給累著了,但小讀者們卻大呼“過癮”。我國10余家出版社爭搶《哈利波特》中文版權…… 在傳統媒體和互聯網非常發達的今天,一部兒童文學作品能夠取得這樣大的轟動,應該說這是一個奇跡。在我們感慨于《哈利波特》使西方那些沉溺在電視、電腦面前的孩子們能夠重新回到書邊的時侯,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國兒童文學所面臨的尷尬:在去年“六一”前夕舉行的兩項兒童文學大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和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的頒獎活動中,前者中的科學文藝獎項和后者中的科學文藝獎項均無人問鼎。而據了解,前者已經連續3屆空缺,后者兩次為科學文藝類設立大獎,最后都不得不以空缺而告終。 這只是我國兒童文學創作不景氣的一個重要信號。專家指出,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數量和質量上的空前發展之后,我國兒童文學如今正陷入困境:作家賣力地創作,出版社挖空心思地宣傳,但與小讀者卻是日益疏離。據各出版社提供數據,兒童文學讀物很難發行上萬冊,像這兩年評價甚高的《草房子》、《男生賈里》發行量均未超過10萬冊。作家葛冰用“三多”來形容當前我國兒童文學的創作形勢: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但他同時指出,“多多”并非“益善”,質量與數量的嚴重失衡導致龐大基數下精品寥寥,讓人耳熟能詳的作家作品日漸減少。那么,面對席卷全球的《哈利波特》,不爭氣的中國兒童文學,又該做些什么樣的思考? 在談到《哈利波特》時,該書作者羅琳女士講過一席頗為耐人尋味的話:“兒童讀物不是教科書,其目的不是要教會孩子們什么特定事物。這不是文學的特性。人們確實能從文學中得到一些東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開懷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個耳光一樣讓你吸取教訓。孩子們肯定能從《哈利波特》里學到一些東西,但我害怕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們看了兩三章就掩卷沉思:‘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東西呀。’”在這一點上,《哈利波特》無疑是成功的。而中國兒童文學的弊端恰恰就在這里。一些作家沒有真正思考過現在的孩子需要什么,而是一味地走“告訴你一個道理”的老路子,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兒童文學作品并沒有反映真正的兒童生活,而只是反映了成人理解的兒童生活,或是希望兒童過的一種生活的狀況。這種虛偽的關愛阻礙了兒童文學的發展。我們的一些成人文學作家加入兒童文學創作,一方面為兒童文學創作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但同時往往不可避免地站在成人立場發表觀點,甚至某些“成人筆法”——要么險情迭出(兇殺、歷險故事),要么“風情萬種”(早戀故事)。且不說這種“筆法”存在著誤導的可能,單說能否受到孩子歡迎,就得打上一個碩大的問號。 《哈利波特》來到中國,這對中國的孩子來說,或許是一種幸運。可對于頑疾在身的中國兒童文學來說,是不是也到了該反省自己的時候了?(中國文化報 劉朝) 相關報道:《哈利波特》下月中國上映 “小哈利”有望來華 相關報道:圖文:《哈利波特》原著作者羅琳低調結婚 相關報道:《哈利波特4》中文版臺灣將推出 首印60萬本 相關報道:《哈利波特》香港首映報捷 連場爆棚勢如破竹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