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大公報社評:“戒急用忍”政策壽終正寢 2001年08月28日 14:27 為期三天的臺灣經濟發展咨詢委員會會議于二十六日結束,會議共達成三百二十二項共同意見,其中包括揚棄“戒急用忍”政策,代之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并宣告推動“三通”等共識。會議共識如能得到落實,在一定程度上將推動兩岸經貿關系的發展。但由于臺灣當局和民進黨的反對,“九二共識”這一關鍵問題未能列入會議共識。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的基礎,臺灣當局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僵局無法解決,經發會促進兩岸經貿的一些措施包括促進“三通”談判等都要大打折扣,甚至難以進行。 會議兩岸組達成的重要共識包括﹕在投資方面,放寬投資五千萬美元以上之個案,建立專案審查機制﹔開放企業赴大陸直接投資﹔推動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定及兩岸租稅協定。在建立兩岸資金流動機制方面,共識包括﹕規劃推動直接通匯﹔評估規劃外匯指定銀行與大陸地區金融機構直接通匯﹔企業自大陸資金匯回可循環運用﹔盡速解決大陸投資盈余匯回重復課稅問題﹔循序開放臺灣金融服務業赴大陸地區進行業務投資﹑設立分行(分公司)或子公司﹔循序開放陸資來臺投資土地及不動產,逐步開放陸資來臺從事證券投資等。 在兩岸“三通”方面的共識包括﹕開放兩岸直接貿易及兩岸直接通郵﹑通訊等業務,適度擴大開放大陸物品進口﹔積極推動兩岸“通航”,在兩岸簽署通航協議前,采取過渡措施,減少兩岸間接通航之不便。上述共識如能得到落實,無疑對兩岸經貿交流具有積極意義。 祖國大陸方面一貫主張大力推進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并為此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形成了保護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正當權益的法律體系﹔實施了一系列鼓勵臺胞投資的政策,特別是對臺商投資實行“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兩岸各項交流與人員往來,對推動兩岸關系發揮了重大積極作用。事實證明,加強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有利于兩岸經濟的發展和相互了解。李登輝推行的所謂“戒急用忍”政策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敗的。 據統計,去年兩岸間接貿易額達三百零五點三三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一點一。臺商投資祖國大陸項目三千零八十二個,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二點一六,合同金額三十九點八八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六點四九。去年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進一步發展,來祖國大陸探親﹑旅游和從事各項交流的臺灣同胞首次超過三百萬人次,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六點三。兩岸經貿合作和人員交流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當前臺灣對大陸的投資將從過去以制造業為主,向金融﹑保險﹑電訊﹑旅游業發展,臺灣高科技產業也加快步伐西移。為迎接兩岸“三通”,臺灣航運﹑空運業已在不斷擴充船隊和航機,以因應未來業務發展之需。 祖國大陸主張按照“一個中國﹑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的原則實現兩岸“三通”,并且為兩岸的“三通”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只要臺灣當局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系緊張的根源即可消除,雙方即可進行對話與談判,可以談政治,談經濟,談“三通”。但臺灣當局對“九二共識”這樣的事實都不承認,又如何取信于人,如何使人相信他們所謂改善兩岸關系的“誠意”﹖臺灣當局要想改善兩岸關系,恢復臺灣民眾的信心,挽救臺灣經濟,就必須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才有可能。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