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jīng)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
多彩西藏:一個福建人的西藏情懷 2001年5月22日 07:17 中新社拉薩五月二十一電題:多彩西藏:一個福建人的西藏情懷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一九九八年六月,作為福建對口援助西藏林芝地區(qū)的二十五名干部中的一員,陳照瑜來到了林芝地區(qū)行署所在地八一鎮(zhèn),如今一晃已三年了。 陳照瑜看上去近五十歲,但他告訴記者自己只有三十八歲,是三年的高原生活和高原與內(nèi)地的頻繁奔波使他過快衰老了,當年進藏前,陳照瑜和其他二十四位同事一樣經(jīng)過嚴格體檢,身體哪個“部件”都沒毛病。現(xiàn)在他患了高血壓,低壓一百二,高壓一百六,心、腦供血不足,肺也有腫大的毛病,體重比進藏前下降了十公斤。 陳照瑜現(xiàn)任林芝地區(qū)行署副秘書長,到任前是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一位副處長。另外二十四位援藏干部有十一人分別在福建對口援助的林芝地區(qū)米林縣、朗縣、米林農(nóng)場擔任副縣長、農(nóng)場場長等職,其他人在八一鎮(zhèn)地區(qū)行署機關、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工作。 陳照瑜除了負責行署辦公廳日常工作外,還承擔了林芝與福建兩地援建事宜的溝通協(xié)調(diào),三年來往返兩地近四十次,最頻繁時一周就有兩個來回。頻頻在高原和內(nèi)地奔波,缺氧與富氧交替,對身體的損耗尤其嚴重。前兩年拉薩到林芝的柏油路正在修建,四百零六公里的路程常常要坐二、三十個小時的車。海拔五千零二十米的米拉山口路段行車尤其危險,有時要下車行走,最長的一次他走了十幾公里,差點把命搭上。至于從家庭生活回到“單身漢”生活的不便,路上泥石流的危險、飲食口味的不適應、語言不通等問題已經(jīng)算不上什么問題了。 但陳照瑜感到很值得。他們到林芝后,用沿海改革開放的經(jīng)驗幫助當?shù)卣鲋\劃策,建章立制,培養(yǎng)人才,改革企業(yè),引進外資,使當?shù)亟?jīng)濟、社會、人的觀念都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在農(nóng)牧區(qū),他們幫助農(nóng)牧民建小學,改良牲畜品種,引種經(jīng)濟作物,安裝廣播電視接收設備。農(nóng)牧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對他們很歡迎,互相串門是常有的事,有時他們生病,當?shù)夭匕紩祥T看望,送醫(yī)送飯。 陳照瑜說,表面上是他們二十幾個人在援藏,實際上是他們的家人、親屬、所在部門乃至全省百姓都在援藏。一九九八年以來福建援藏的資金二億六千余萬元,約有一半是福建社會各界的捐款。這筆資金大大改善了林芝的基礎設施,在福建的援助下,近幾年朗縣、米林的年均經(jīng)濟增長速度保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農(nóng)牧民收入明顯提高。 陳照瑜感到最不安的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跟著受苦了。他進藏時,五歲的兒子還在幼兒園。一九九九年,兒子患肝炎住院,他正好有事回福州,到醫(yī)院看望了孩子后,馬上就要返藏。當孩子哭著要爸爸多陪幾天時,他和在場一個西藏干部止不住流下了眼淚。 陳照瑜他們的業(yè)余生活無疑是比較枯燥的,不過他們也有排遣寂寞的方法,比如有幾個援藏干部是攝影愛好者,周末有空就外出拍拍照片。援藏干部之間也會定期搞一些聚會,溝通溝通個人情況,做幾道家鄉(xiāng)菜。最怕的是生病。在西藏,患個感冒都要幾個星期才能恢復,更不要說大病了。一旦有人生病,其他援藏干部都會輪流照看,還不敢告訴家人。 再過一個多月,陳照瑜這批援藏干部就要返回福建了。接替他們的第三批援藏干部共三十一人正在準備中。“他們會干得更好。”望著八一鎮(zhèn)周圍的雪山、綠樹、清流,陳照瑜依依不舍。 |
|||
|
主編信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