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50年的淚今天流在了一起 2000年8月25日 16:18 編者按:“50年前,閔秉玉丟了她的小兒子樸相原。以后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閔秉玉不能走、不能坐、不能聽,整天躺著。但閔秉玉說她不能在兒子回來之前死去,她還等著跟他說說話、抱一抱、拍一拍。盡管胃口不好,閔秉玉仍堅持把一碗飯吃完;盡管胸痛更重了,閔秉玉仍不斷地上廁所,她相信只要能吃能拉,人就不容易死。最終,閔秉玉等到了這一天:2000年8月15日,一個不止是閔秉玉個人銘記的日子。” 2000年8月15日到18日,朝鮮和韓國的200個家庭分別在平壤和漢城與他們失散了50年的親人團聚。500名韓國人于14日住進了漢城奧林匹克花園酒店,等待著與北方來的親人見面。記者目睹了其中許多悲戚的故事,記錄了以下幾個。而這只是眾多朝韓離散家庭中發生的尋常故事。有消息說,建立省親特區問題將成為下月底朝韓兩國第二輪內閣級會議討論的關鍵課題。韓國計劃在邊界村莊板門店建立一個省親中心。 母子 96歲的閔秉玉(音譯)說她不能死,她要等失蹤了50年的兒子回來,跟他說說話,抱一抱,拍一拍。她要等的是她的小兒子樸相原,50年前,她把他丟了。她生了5個兒子,時間把他們從她的身邊一個一個地帶走,但她依然活著。 現在生活在韓國忠清南道的閔秉玉一直不明白怎么會把兒子丟了,她已經把他養到17歲了。她和丈夫生了5個孩子。丈夫臨死前一再叮囑她要把孩子好好地養大,那時候她剛過40歲。為了孩子們,她常到鄰居家討飯。 閔秉玉至今仍很清楚地記得小兒子離家那天的一些事。她說那天她正忙著干活,兒子嚷著要到學校去,要她給找衣服,她很生氣,拿了一件衣服往兒子身上一摔,叫他以后別回家了。忙完以后她才發現,兒子真的沒再回來過。 兒子丟了,但她不能去找,因為不能扔下別的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像瘋子一樣的祈禱。她學會了抽煙,飯總是吃不好,因為一見到飯就想起兒子,不知道他有沒有餓著。“那天多給他收拾幾件內衣就好了。”她有時看見女兒疊衣服這么說。女兒知道媽媽什么時候在想哥哥,她會把雙臂伸向空中,然后合攏起來,像在擁抱著什么人,手還輕輕地拍著。 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了,閔秉玉不能走、不能坐、不能聽,整天躺著。 她說自己吃也好睡也好,就是胸口像有一團火在燒,很痛。她只剩下70斤的體重,孫子不花力氣就能把奶奶抱起來。孫子也40歲了。 紅十字會來核實資料那天,她被送進了醫院,四天后她不僅活著回了家,而且還坐起來了。盡管胃口不好,她還是堅持把一碗飯吃完,她說要養好身體,不能在兒子回來前死了。住進漢城奧林匹克花園飯店以后,她覺得胸口的痛更重了,人很難受,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所以她不斷地上廁所,她相信只要能吃能拉,人就不容易死。 上廁所對她來說是一件艱難的事,一步一步地爬進去,出來以后要很久才能緩過氣來,但她不要別人幫。有一次她的助聽器掉進了廁所,她急得哭了,那是孫子為了她能和兒子好好說說話特意準備的。 8月15日下午4時,她沒有參加第一次由韓朝政府安排的家庭見面會,因為醫生擔心她的身體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但她聽到了兒子的聲音,在電話里,兒子說,他想再吃一次媽媽的奶。她問兒子為什么出去那么久也不打個電話回來。 那晚,她被單獨送到了兒子下榻的希爾頓飯店。在救護車里,在攝像機前,她和兒子相處了20分鐘。“我以為是我弟弟,可他叫我媽媽,我好好地一想,他是我的兒子。他右臉的疤、眉毛和脖子后面的痣,都有,和17歲時一模一樣。”回來以后,她一邊笑著一邊對女兒和孫子說。 兒子同樣沒認出自己的媽媽。“這不是我媽。”第一眼看見閔秉玉,樸相原茫然地對妹妹說。在他的印象中,媽媽是個46歲的精干的女人,而不是擔架上皺紋滿面的老婦。 第二天和第三天,在兒子的房間里,閔秉玉和兒子一共呆了4個小時。“那天不是你把我攆走的嗎?”母子倆就像說著昨天的事。閔秉玉的頭擱在兒子的膝蓋上,手搭著兒子的腿,兒子一邊說著話,一邊撫摸著媽媽的頭。 兒子說他還記得17歲生日那天,媽媽給他做的飯的味道。兒子給媽媽帶來了一塊淡紫色的韓服布料。兒子說他當時惟一的愿望就是給總穿補丁衣服的媽媽做一套新衣服,買一雙鞋子,看到媽媽的笑容。兒子告訴媽媽,他在北邊讀了大學,在貿易公司工作,有一個兒子5個女兒。 閔秉玉喝了一口兒子帶來的酒,她把酒含著,舍不得吞進肚子里。她還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卷成了團的信封,里面裝著20萬韓幣(約合人民幣200元),她叫兒子給孫子們買點糖果餅干回去。跟奶奶同住的孫子說,連他也不知道奶奶偷偷藏了錢。 分手的時間到了。兒子雙手捧著媽媽的臉,把自己的嘴緊緊地貼在媽媽的唇邊,深深地吻著,67歲的兒子的淚流到了媽媽的臉上。 母子倆為活不活著討價還價。“媽媽不要死,等我回來給你養老。”兒子說。“我一定要活著嗎?”媽媽問。“是的,一定要好好地活著。”兒子緊緊把弱小的母親抱在懷里。“但是我總是很難受,我很累,我的命已經到半空了。我可以死了,我可以明天就死了。但我很高興。”媽媽自言自語地說。 兒子把媽媽送上了救護車。在擔架床上,就在兒子要離開的一剎那,閔秉玉忽然抬起頭,把鼻子湊到兒子的手邊,深深地吸了一下。車門關了,兒子的手也離開了,但閔秉玉的掌還是合著、揉著。 臨上飛機前,兒子向著媽媽的方向行了一個朝鮮族的大禮,他雙腿并立,雙手相對齊眉,然后雙膝著地,手心與額頭同時碰到地上,伏地一分鐘。他知道,他今生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兩個女人 都是從韓國東部慶尚北道來的鄭春子和李戈楠(均為譯音)同時從報紙上看到了丈夫找自己的消息。 李戈楠很興奮,等了50年,丈夫終于回來了。鄭春子很矛盾,她不能歡歡喜喜地對丈夫說一句“我一直在等你”,因為她再婚了。 戰爭一爆發,春子就與丈夫金希泳失去了聯絡。那時候,兒子3歲,丈夫一直在漢城謀生,每個月給春子寄生活費。失去了丈夫的春子也同時失去了生活的支柱,她帶著兒子回到了娘家。8年后,她把兒子留在娘家,自己嫁給了一個有錢人。春子說,她什么都沒有,沒有文化、沒有財產、沒有婆家的愛,要把兒子養大,她只有一條路:改嫁。 李戈楠是回鄉下避難的那天與丈夫李付炎失散的。那天,丈夫叫她和兩個兒子隨其他親戚先走一步,他去商店買輛自行車就來,沒想到丈夫一去就是50年。戈楠把丈夫的照片放大了掛在臥室的墻上,和照片中的丈夫一起把兩個兒子培養成大學生,侍奉公公婆婆終老。丈夫不在家的日子,她連看見鄰居家晾男人的衣服也會羨慕。 戈楠今年73歲,比春子大1歲,但和春子比起來,戈楠卻明顯地衰老。為了見丈夫,戈楠理了發,修了指甲,殺了一頭牛請鄰居們到家里開“派對”,還到墳上告訴公公婆婆他們的兒子回來了。她早早就從鄉下到了漢城,在兒子家住下來,等著丈夫,她說見面的第一句話是問丈夫為什么買自行車買了這么久。春子和后夫生的兒子也在漢城,但她卻沒去兒子家住,她寧愿住在妹妹家里。 見到自己的丈夫,戈楠沒有哭,依然像年輕時那樣把手伸進丈夫的手掌里,帶著羞澀的笑容依偎在丈夫的懷里。春子卻呆呆地站在自己的位子上,手下意識的搓揉著衣服上的帶子,她沒有把自己的手放進丈夫的手里,只是被動地與丈夫擁抱了一下。 春子和金希泳的兒子也來了,一家人在一起,只有他的頭發白,他今年才53歲。這個從11歲開始失去父母之愛的男人說,他最難忍受的是看著別人家的父母對孩子好。為了能叫一聲爸爸,他甚至跑到父親讀過的學校去查父親的檔案。他還怕清明節和中秋節,因為一到這個時候,他的孩子就嚷著要去爺爺奶奶的墓地,他不知道該帶他們上哪兒。 看見兒子的白發,春子和希泳的眼淚就忍不住掉下來了。兒子請父親原諒母親,他說能見到父親一面就已經很滿足了,他現在過得挺好,叫父親不要擔心。兒子跟父親說話的時候,坐在旁邊的春子只是哭。 戈楠的兩個兒子說,他們一直怨恨父親,認為是父親把母親拋棄了,直到看見父親在人群中小心翼翼地保護著母親,所有的怨恨都沒了。他們說,家庭單獨會面的時候,爸媽躲開他們偷偷在衛生間里擁抱、說悄悄話。他們說最可惜是沒能讓爸爸和媽媽過上一夜,他們知道媽媽有很多話要對爸爸說。 告別的時候,李付炎不停地哭,戈楠把一對情侶表交給李付炎,女式那塊是送給他在北方的妻子的。戈楠不怨恨,她說世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理解的。“你給我留下了兩個兒子我已經很滿足了。”她對不再屬于她的丈夫說。(作者:甄茜/轉自《南方周末》)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