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麗江七月二十三日電 (記者 應妮)即使聰明如張藝謀者,他也絕對沒有想到——他的“印象”系列竟然會成為一個品牌,而且現在是大堆大堆的投資人拿著大把大把的票子,求著他去哪哪兒給再導個“印象某某”。
張藝謀曾多次說過,當他的團隊一起創作《印象·劉三姐》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會有現在的火爆。“當時團隊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實現每一個創意,保證藝術品質”,《印象·劉三姐》以清麗的漓江為舞臺、峻峭的山峰為背景,經典山歌、漓江漁火和民族風情不著痕跡地溶入山水中,開創了中國“實景演出”這樣一個從未有過的創意之后,一炮而紅。
自公演以來,演出收入已經過億;而由這臺演出形成的“印象經濟”,則為陽朔的經濟增長點貢獻了兩位數。晚間的演出留住了匆匆游客的腳步,由此派生的吃、住、行、購等一系列需求,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還催生出新的旅游景點“東街”——這一原本幽靜的山道因大量游客的出入和停留,成為當地政府開發的重點。《印象·劉三姐》如此的成功,事后被中國文化部評為第一批“中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也成為順理成章之事。
“如果‘印象·劉三姐’還算是一種歪打正著,那么‘麗江’和‘西湖’就是很明確的面向市場的產業化運作”,張藝謀曾經直言不諱。
麗江做《印象·麗江》的初衷僅僅是為了紓緩在玉龍雪山排隊等候索道的游客。“在旅游旺季,有的游客甚至需要等候四個小時才能輪得上”,當地人介紹。為了將觀看演出的游客從上山的游客中分離出來,緩解雪山的壓力,最早的時候,當地只是想在游客集散中心做一個小型的互動演出,但是看到《印象·劉三姐》一臺演出帶來如此可觀的效益,麗江政府和投資者的想法遂一拍即合,請來張藝謀的團隊,預算也從最開始的一點二億元增加到現在的二點五億元。
而之所以要點亮“印象·西湖”,只因杭州作為旅游城市,其夜游市場經營了二十多年卻不見繁榮。“天堂之夜”的冷清,長久以來是杭州旅游發展的軟肋。而“印象·西湖”將彌補這一缺憾。它南起趙公堤,北至岳湖樓,西至曲院風荷包括西湖會所,東至蘇堤,在整個岳湖水域中構建一個菱形的升降式舞臺,在岳湖樓南邊將建設可容納二千人的升降式可收縮觀眾坐席,既不破壞白天的旅游景點,演出時又能為觀眾提供階梯形看臺。
按照張藝謀和團隊的想法,他們的“印象”還將“系列”下去,但給他們潑善意冷水的也大有人在。
云南大學副校長曹和平指,從藝術形式上“印象”是成熟而精巧的,但是從產業發展上則仍顯幼稚和原粗。“缺乏延伸產品,只是一個單一觀念,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印象’的產業化發展。”他認為與國外相比,中國的旅游產業還處在相當低級的階段,因此在這一環境中的旅游文化產業,也缺乏建立一個產業文化群的魄力;這不僅是“印象”產業面臨的問題,也是中國的旅游產業面臨的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