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 徐長安)十五年前,新華社記者范麗青和中新社記者郭偉峰應“閩獅漁號”漁事糾紛進入寶島臺灣采訪,實現了四十二年來兩岸新聞界首次雙向交流。為紀念兩岸新聞界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二十一日上午,當年事件親歷者范麗青、郭偉峰和臺灣《中國時報》原總編輯黃肇松、副總編輯俞雨霖聚首北京,共同呼吁推動兩岸新聞交流進一步發展。
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原新華社記者范麗青回顧第一次臺灣之行說,“這一步走得非常艱難”。她說,兩岸新聞交流是因為人民需要,一切都是人民需要出發,民意一直走在前頭,多年來一直是這樣。人民走在前頭,新聞就必須去充當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橋梁,必須去充當兩岸交流的推動力。
臺灣《中國時報》原總編輯黃肇松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閩獅漁”事件促成了兩岸新聞交流的“破冰之旅”,也相當程度反映了那個時期兩岸關系是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黃肇松提議,兩岸新聞界可以避免政治上的辯論,實事求是報道新聞事件;報道更加貼近民生的新聞,深入了解基層民眾的想法;報道中堅持求同存異。
俞雨霖表示,兩岸人民之間水乳交融,透過兩岸的新聞交流民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兩岸媒體本身對于相關新聞的報道,增加了解,減少兩岸民眾之間的誤解,或者是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都還有很沉重的責任。
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原中新社記者郭偉鋒表示,兩岸新聞交流不管是在文化,還是經濟各方面,它都有一個很大的引導和推動的作用。兩岸新聞交流總是走在兩岸關系前面,對兩岸關系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大的。兩岸新聞交流走過了接觸期、磨合期,今后更大的發展就是合作期。盡管難度很大,但前景還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