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琴之地,視梆為琴。沒有朱砂,紅土為貴。人世間最怕的就是“認真”二字,有了日耳曼民族的執著,眼鏡廠可以生產相機,馬車廠可以造出飛機,而一場被很多人視為雞肋的世界杯三、四名決賽也被德國人辦成了Party。
因為這屆世界杯,過去四年我一直在學習德語。但在語言方面,我其實是個天賦差不多為零的笨蛋。上周和報社副主編聊天,當她得知我在上海16年卻仍不會講上海話后,她在驚訝之余臉上寫滿了絕望,就差沒當面罵我是豬了。
在中國,豬不管和男人還是女人聯系在一起,都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一個很蠢的男人或者一個很胖的女人后頭跟著這頭動物,這種辱罵的方式是相當傷人自尊的。但在德國,“豬”盡管也有貶義,比如將“你”(du)和“豬”(Schwein)兩個單詞放在一起,表達的意思是“你這個豬玀”。可如果在這兩個單詞間加一個“hast”(有),意思就立即變成了“你運氣很好”。去年在慕尼黑,我特地向一個德國語言學家詢問了這句俗語的由來。原來在古時候的德國,每一個在民間體育比賽中獲得倒數第一的選手,都能得到一只豬。
克林斯曼手下也有一只“豬”———他就是“小豬”(Schweini)施魏因斯泰格。黃健翔過去在解說德甲時總是納悶,為什么被人無數次叫成“小豬”,施魏因斯泰格還一點不惱。現在看來,很多被我們頂禮膜拜的專家,其實不過是披上了一件冠冕堂皇的外衣。好在今天的央視還知道不恥下問,所以當我前些日子在評論《“萬歲”背后是場戲》中談到德甲現場主持人在進球后和球迷互動的特有現象后,他們立即派人向觀眾解開了那個多年不曾解開的謎。
在德國與葡萄牙的比賽中,“小豬”是場上惟一的現象。兩個進球,以及對手的一個烏龍,被他一人包辦。但在此之前的幾場比賽中,這只活蹦亂跳的“小豬”更像是一只“瘟豬”,要進攻沒進攻,要防守沒防守,要活力沒活力。但“小豬”最終還是爆發了,也許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但葡萄牙人是被他一手搞掂的。
克林斯曼的高明在于,他信任“小豬”,就會信任到底。而斯科拉里的愚蠢在于,他溺愛小小羅,也會溺愛到底。在本屆世界杯上,小小羅花里花哨的假動作沒有多少實質性威脅,在假摔方面倒是取代了因扎吉成了新掌門人。全世界都在批評小小羅的演技,但斯科拉里仍極力為弟子辯護。有了教練的撐腰,小小羅無論是盤帶還是假摔,都變本加厲。于是就有了小小羅這場比賽在裁判眼皮底下表演的經典鏡頭———飛在空中已看到裁判就在身后,但爬起來居然還向主裁討任意球。
我知道,在一個溺愛成風的年代,無論是批評李宇春、魯尼還是小小羅,都會遭到玉米、泥巴、羅密歐們的猛烈攻擊,他們才不管你的批評有理沒理。但事實上,我并不討厭小小羅,我只是擔憂如此多的假動作會讓小小羅某一天雙腿骨折。(孫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