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法蘭克福六月二十八日電 題:不絕于耳的“團隊精神”
中新社記者 沈晨
亞昆塔說,團隊精神是一切的關鍵。
托蒂說,我必須負起整支球隊的責任罰進點球。
馬特拉齊說,想爭奪終極榮譽,我們必須仰仗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這個詞在德國世界杯期間,竟不絕于耳。
《世界新聞報》記者安東尼說自己最看好阿根廷隊的奪冠前景,“藍白軍團”對陣塞黑時的第二個進球徹底打垮了對手,也征服了安東尼的心。在一連串眼花繚亂的配合后,坎比亞索輕松推射入網。“這是團隊精神的杰作。”安東尼說。
接受采訪的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評價亞洲球隊的表現時說,擁有眾多球星的伊朗“一旦團結成為一個牢固緊密的集體,他們可以和任何對手抗衡”,而技術細膩的沙特則因為“糟糕的球隊管理和缺乏團結”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真是成也團隊精神,敗也團隊精神。
對球迷的采訪中,許多德國球迷通常會說:“最關鍵的,我們是一支球隊,不是十一個人”。記得德國隊取得揭幕戰勝利后,德國人對自己的球隊并不放心,他們說,克林斯曼還沒有帶出“一支球隊”,因為它丟了兩個球;而在“日耳曼戰車”在后面的比賽中表現越來越好時,德國報紙歡呼的大標題是,“故障排除,戰車引擎轟鳴”。
在一個崇尚足球英雄的時代,或許德國人是最忠實的“團隊精神”追捧者。世界杯剛開始的時候,多數德國球迷不看好擁有眾多球星的巴西,“因為他們是十一個巨星,而不是一支隊伍”,而當巴西越來越成為一支“隊伍”時,他們再談巴西的語氣是沉重的——有了團隊精神這個靈魂,巴西就像“自動搜索的反坦克導彈”,足以摧毀“戰車”。
團隊精神不是一加一大于二這么簡單。一七八九年,拿破侖遠征埃及,留下了一段警醒后世的精彩論斷:“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兵,一百個法國兵與一百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三百個法國兵大多能戰勝三百個馬木留克兵,而一千個法國兵則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兵。”這段曾被恩格斯引用的拿破侖日記,足以說明由紀律和素養培育的團隊精神的神奇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