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地處長城腳下、媯水河畔,這里草木蔥蘢,鮮花嬌艷,但是哨兵站崗、高墻電網的獨特符號,卻讓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戴上肅穆、神秘的面紗。作為北京市監獄系統的一所特色監獄,延慶監獄專門關押老病殘罪犯。其中北京市百余名男性精神病犯都集中在此,狂躁的、抑郁的、偏執的……幾乎各種精神病態都存在。他們是犯人,也是病人,對他們的管理和治療難度可想而知。這些特殊的服刑人員如何改造,能否根治自己精神和心靈的雙重疾病呢?帶著種種疑問,記者昨日走進了延慶監獄第11分監區。
精神病犯怕悶不怕鬧
賀歲大片《大腕》中有一段經典的精神病院場景,病人們不是撒潑打滾就是滿嘴放炮,讓人哭笑不得。可是一進分監區大門,記者便詫異不僅沒有看到電影和想象中喧鬧、嘈雜的情景,反倒安靜得讓人質疑這里是否真的住著一百多名精神病犯。服刑人員看上去和正常人沒什么區別,6人住在一個監舍里,看書、休息、整理內務或是在筒道里溜達。
迎接記者的是沈秉瑜和祝坤成兩位分監區長,兩人在精神病犯監區搭檔干了5年。很多人不理解,精神病不是可以不負刑事責任嗎,怎么還會被關進監獄?沈監的介紹首先給記者解釋了這個問題:“這里的精神病犯以間歇性精神病為主,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是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的犯人,70%都是無期、死緩的重刑犯。還剩下一部分是在進監獄后由于適應不了失去自由的生活而患上精神病的。”
“這一百多名精神病犯分為治療期、康復期、穩定期三種,對我們來說,正在發病、又吵又鬧的犯人最容易管理。”沈監的話很是出乎記者的預料。他解釋說:“比如,我們這兒有一個犯人是分裂癥,入獄后轉過4次監獄,先后自殺4次,隨時隨地不分條件地撞頭,轉到我們監區時都帶著頭盔。經大夫診斷,他患有分裂癥和狂躁、抑郁雙向情感型精神病。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只能先給他吃藥,用醫療措施約束他。倒是那些不言不語、看不出征兆的讓人緊張。”
祝監說,有一名服刑人員在和民警談話時特別正常,談完了還起身給民警鞠了個躬說謝謝,可就在這時,他轉身拔腿就往外跑,隊長就在后面追,把鞋都跑掉了,最后在監區門口把他抓住。“精神病犯人隱蔽性強,因此除了專職精神病大夫在這兒負責給他們治療外,我們還專門設立了護理員值班制度。讓健康的、表現好的犯人當護理員,和民警一起在筒道里24小時巡視,發現異常立即匯報、對自殺、傷人等病發的舉動及時制止控制局面,或者包夾監控。為了保證犯人們的安全,監舍里的暖氣都是包起來的,門窗玻璃都貼了貼紙,避免撞擊后破碎成為利器。
讓“啞”罪犯開口說話
精神病服刑人員因其特殊的病癥和犯罪,有的被社會所不容,有的為家人所不齒,但是恰恰是在監獄里,沒有人被拋棄。祝監區長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服刑人員王某剛轉到延慶監獄時已經患有精神分裂,性格十分孤僻,從來不說話。他父親每次來監獄會見時,兩人面對面拿著電話,都是父親說個不停,王某從沒說過一個字。父親說完了,兩個人放下聽筒就對坐著直到會見時間結束。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個“啞巴”。
民警詢問王某的家屬后得知,王某以前能說話,自從得病之后,已經三年沒開口了。家屬的肯定讓民警有了動力。隨后,民警們有意識地接近他,關心他的生活,每天都要找他談話,還要求同組的犯人都和他說話,雖然并沒有聽到王某說出一個字,但民警總覺得能讓他像正常人一樣開口。
在獄中的時間,王某也在觀察著民警,他發現自己沒有被欺負,也沒人看不起他,隊長的關心也讓他覺得很溫暖。但是畢竟已經三年沒有開口了,讓他說話還得用個特別的辦法。一次隊長巡視時,當著王某的面猛然叫了他的名字,王某居然下意識地答出了一個“到”。這一個字不僅是對民警工作的鼓舞,也打破了王某自閉的屏障。雖然語言功能已經嚴重退化,但王某逐漸恢復了交流的愿望。比如敲桌子就是叫“穆隊長”,做喝水的動作就代表“賀隊長”。再見到父親時,王某先開口叫了“爸爸”,然后向父親匯報了自己在獄中的生活。三年多沒有聽到兒子說話的父親頓時老淚縱橫。
讓病犯重拾生活的勇氣
沈監說,由于這些服刑人員刑期長、飽受精神病的折磨,很多人還是因為傷害的是家人內心受煎熬,因此很容易出現輕生厭世的念頭,因此在治療他們的疾病的同時,民警也要幫助他們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
服刑人員梁某曾經參與盜竊并脫逃,作案后在外面“飛”了一年多,逃亡期間每次聽見警笛響他就驚慌失措,逃亡的恐懼心理最終使他患上了精神病,經人舉報后,梁某被抓,判了15年。進入精神病分監區后,梁某在一次放風時偷偷從地上撿了一塊碎玻璃,被民警及時發現。民警追問他要干什么,梁某說想在適當的時候割脈自殺。在談話過程中,民警了解到他喜歡體育便“激”他說:“你體育好敢不敢跟我比比打籃球?”梁某起初覺得民警跟他開玩笑,誰知他真的被招進了監區的籃球隊,經常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通過體育鍛煉,梁某的精神頭兒一天比一天好了,人也振奮多了,恢復了年輕人的活力,到現在一直沒犯過病。
賞識與激勵是精神病監區改造服刑人員的一個原則。正在監區里當病犯護理員的趙某曾因搶劫被判了死緩,總覺得自己活著走不出監獄的門,天天鬧著讓把他拉回去斃了,民警和護理員曾24小時看護著他。在一次次的接觸中,民警覺察出趙某并非真的想死,而是對后半生的牢獄生活十分絕望,“他有理發的手藝,得給他個機會讓他恢復生活的勇氣。”民警讓他用自己的技能每周六給其他服刑人員理發。趙某不僅覺得生活有了盼頭,兩年沒犯病了,而且還當起了病犯護理員。
賞美景聽音樂養小動物培養健康人格
僅僅是看管著不出事也不是監獄的目的,精神病犯監獄就是要以穩定為基礎,以矯治為手段,恢復精神病犯的健康人格和自我控制力,自我約束后再投入改造。就為這,民警們可沒少想辦法。
監區中央的一塊用鐵網圈起來的空地有個溫馨的名字——“愛心樂園”。十幾個各種顏色的“大蘑菇”是小兔子的宿舍,在這里,犯人們飼養小動物、欣賞美景、傾聽音樂,以化解不良情緒、培養正常思維、恢復健康人格。此外,監獄還投資購買大量設備建立了棋牌室、閱覽室、音像室、體療室、習藝室和一個農療基地。這五室一園一基地成了精神病犯改造最有特色的地方。“服刑人員現在都開始打橋牌了,圍棋的水平也是延慶監獄里最高的。健康的棋牌活動都有助于他們的思維和智力;他們還組建了小樂隊,這兩天正在演練曲目,下個月就要在各個監區巡回演出了;農療基地的蔬菜也該成熟了,雖然產量少,但給他們每人分上一個西紅柿也算是他們的勞動成果。通過多種矯治方法,這幾年精神病服刑人員病情不穩定的比例和發病率都有明顯下降。”沈監區長說著滿臉笑容。
看著他們健康積極的生活,的確讓人很難想象這都是一群精神病人。他們在這里失去自由,為自己無可挽回的錯誤暗自懺悔;但也在這里重拾尊嚴,在監獄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中找尋健康人一樣的生活。雖然記者看到的現實沒有想象中的刺激而是平淡安詳,民警也不是威風八面而是和藹可親,但這正是現代監獄的形象,也是這個特殊的監區十余年未發生一起事故的最好佐證。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作者: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