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17歲的高一女生小麗(化名)被兩名女同學毆打,事發時,另有三名女生在場圍觀。據了解,小麗此前被部分同學罵稱“二奶”。昨日下午,當地派出所和校方對此事進行了調查。
母親:孩子曾受同學威脅
“孩子披頭散發,渾身是土的回來了,問出了什么事,她也不說。”家住天通苑四區的周女士說,女兒小麗今年17歲,就讀于離家僅幾百米遠的一所中學的高一年級。昨天中午12時,小麗考完了期末最后一科后帶傷回家,顯得非常不對勁。不論怎么問,小麗只是搖頭,后來還哭了起來。反復追問下,小麗終于說,自己剛剛在學校附近被打了。
“孩子直哆嗦,說打她的是同班的女生小華(化名)和同年級的女生小佳(化名),當時還有三個同班女生圍觀。”周女士說,她此前曾了解到,小麗在班里被一些同學罵稱“二奶”,還受到過同學的威脅。5天前,她特地打電話給小麗的班主任于老師,讓于老師務必保證小麗臨放暑假前這幾天的安全,“今天都是最后一天了,孩子還是被打了”。事發后,小麗的母親報了警。
班主任:打人學生曾保證不打
昨日,小麗的班主任于老師說,小麗是今年三月份才插班到班上來的,看上去是個文靜的女孩。但有一天,她發現小麗沒來上課,事后得知,小麗和外校一男生的一張親密合影被同學們看到了,不少同學對小麗產生了看法。小麗因此感到思想壓力很大。
于老師稱,兩個星期前,小麗的爸爸來學校反映,稱班里有同學編歌詞,叫小麗“二奶”。她了解得知,一些同學對小麗和男班長之間的交往表示不滿,而男班長在外校有一個交往甚密的女生。一些同學認為,小麗這是第三者插足,“二奶”一說由此來。于老師表示,她曾看見班長在一次午休時枕著小麗的校服趴在桌子上睡覺,小麗當時站在旁邊。
據小麗反映,打她的主要是小華。于老師分析說,小華和小麗的矛盾,很可能是因為同班男生小武(化名)產生。小華一直與小武關系不錯,前段時間,兩人吵架了,“有同學反映小麗給小武寫紙條,內容與示愛有關”。
于老師說,在小麗媽媽給她打過電話后,她對小麗格外注意,盡量找同學送她回家。上周三,她通過一名班干部得知,小麗有可能被打。“我馬上找小華,小華承認了想打小麗,還說小麗剛剛在教室里故意用胳膊撞她。當時,經過開導和勸說,小華保證不打架。”
小麗:她們給我梳子整理頭發
昨日下午,小麗的右臂上有一道紅色淤痕。醫院診斷證明,小麗輕度顱腦損傷,背部等處軟組織損傷。
小麗說,昨日中午考完試后,同班一女生叫住她,把她引到學校側后面,小華說要和她聊聊。“她說聊聊以后還可能做朋友。當時我已經感到害怕,但還是去了”。來到學校的側門附近,她突然被人從背后踹了一腳,一下子趴在地上。“我當時‘啊’了一聲,但換來的是她們更重的兩腳。”小麗邊哭邊說,整個被毆打的過程持續了五六分鐘,小華和小佳主要是用腳踢打她。引她到此的女生和兩名同班的女生則在一米外觀看。
“打完后,一名女生從包里掏出梳子遞給我,說‘你知道回家該怎么說’。”小麗說,小華甚至還給她梳理了一下頭發。“她們威脅我,如果告訴家長或老師,就要被‘滅全家’”。
“我承認我自己有一些問題,但我會改”,昨日,提到和班里同學的關系,小麗顯得很傷心。她說,自己是學藝術的,一直和男生關系要好,但沒想到來北京上學后,和班里同學的關系出現了問題。現在,她感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別人議論的焦點,“我換件衣服她們會說我,我捋下頭發,她們也議論我。她們覺得我就像蕩婦一樣,逮誰勾引誰。”
“我覺得這里的孩子很難相處,我以前在哈爾濱讀書時不是這樣,”昨日,小麗傷心地表示,這個假期她可能還是會感到很害怕,“不是不準備在這個學校上下去的問題,我都不想在北京呆了”。
校方:會根據校規嚴肅處理
昨日下午5時許,小華的父親來到學校,他說,他接到學校的電話就趕過來了,但自己還沒見到女兒,不清楚具體情況。小佳的父母則沒有趕到學校,通過電話與學校教育處的吳主任聯系,小佳在電話中承認了毆打小麗的事情,小佳的母親則表示,愿意賠償小麗醫藥費,并接受學校處理。
學校教育處吳主任稱,學校有規定,打架嚴重者立即開除,“從去年到現在,我們已經開除了幾個學生”。吳主任表示,校方在了解清楚全部情況后,將按照校規嚴肅處理此事。
-專家說法
“道德和法制教育沒跟上”
法律與心理專家表示,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專家關欣女士介紹,像這種青少年之間為感情問題動手的事情,在如今社會并不少見,甚至已經上升到一個社會問題的角度。
關欣女士說,從事情上來看,10多歲的孩子在思維和語言甚至行為上已經迅速朝成人靠攏,這跟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如今,孩子接受信息渠道太多,很多以前比較隱諱的話題如今都已經完全公開化,造成現在孩子在某些思維上早熟。但是社會和學校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卻沒有跟上。這件事情就透露出,當事的幾名女生的法制意識和道德觀點都比較薄弱,這都需要學校和社會去加強。另外,傳媒對孩子的潛移默化也是一個方面,“二奶”、“蕩婦”這樣的字眼,被孩子們隨口安插在同學身上,這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新京報/趙琳娜 龍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