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師列方陣,顯威賴良才。
一個走向振興的民族背后,必然站立著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的脊梁,就是千千萬萬共和國的優秀軍人。
擁有我國最先進武器裝備的戰略導彈部隊,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對高素質人才發出了深情的呼喚。
成就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造就非常之人,需下非常之功。回眸第二炮兵人才隊伍建設歷程,各級黨委在引進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上創造的成功經驗令人贊嘆。正是這充滿活力的人才方陣,托舉起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青年專家方陣揚威部隊科研一線
記者從第二炮兵有關部門獲悉:近年來通過實施一系列吸引、穩定、激勵措施,第二炮兵部隊青年科技人才輩出,碩果累累。近5年取得的上千項科研成果中,90%的科研領軍人物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
第二炮兵技術密集,各級黨委把造就一支過硬的技術人才隊伍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確立了“加速培養,大膽選擇,積極引進,放手使用”的人才建設指導思想,先后投入大量經費,選送數百名有培養價值、有發展潛力的青年科技人員見學深造、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投入巨資購置了一大批先進的科研設備,充實到各科研院所及部隊實驗室,為青年科技人才從事科研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優厚的待遇,產生了強大的磁石作用,全國高等學府一批碩士、博士,主動申請到第二炮兵部隊建功立業。目前,第二炮兵部隊的科技干部中,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干部占到67%以上,40歲以下的學科帶頭人占到50%以上。
為穩定青年科技干部隊伍,鼓勵人才拔尖,第二炮兵各科研院所和部隊分別從政策、資金、待遇上對青年科技人才實行傾斜:選拔學科帶頭人不搞論資排輩,對有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員給予重獎,晉升高職優先考慮。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先后為青年科技人員提供專項經費數千萬元,為10多名在國內外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青年科技人員創辦了實驗室,選拔晉升了40多名青年科技干部擔當學科帶頭人。
這一系列舉措有力地激勵了青年科技人員發奮攻關。在第二炮兵近5年來取得的數千項科研成果中,有一半是青年科技人員參與或獨立完成的。這些成果大都轉化為部隊戰斗力,推動了第二炮兵部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
地方大學生干部漸成部隊建設主力軍
盛夏時節,第二炮兵有關部門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近年來走進第二炮兵部隊的近萬名地方大學生干部,先后有800多人被提拔到基層主官崗位,600人次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300多人被評為各類標兵,45人榮立二等功,760人榮立三等功。
近10年來,第二炮兵先后從地方大學接收了近萬名地方大學生干部。為了用好這批人才,各級黨委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逐步走出了一條選拔、培養、使用地方大學生干部的新路子:先后與武漢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9所高校簽訂了聯合培養人才的協議,出臺了3個法規性文件,建立了嚴格的考察、考核、選培制度,投入1000多萬元建立了兩個大學生培訓基地。針對地方大學生干部軍人素質、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各部隊從抓入伍培訓、任職培訓和實戰鍛煉入手,強化第一任職能力培養;組織骨干和新補入的地方大學生干部結成幫教對子,教業務、傳經驗、帶作風、樹形象,讓他們從當戰士干起,逐個崗位鍛煉,提高管兵帶兵能力。
為激勵地方大學生干部盡快成才,各級黨委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為地方大學生干部搭建成才平臺。對各方面表現優秀和工作成績突出的地方大學生干部破格使用,成熟一個使用一個。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王新民,帶著10多項科研成果入伍,鑒于他的出色表現,部隊黨委很快把他提拔到團參謀長崗位。
新型士官隊伍與指揮和技術干部并駕齊驅
在第二炮兵,從實裝操作到特裝維修,從組訓施訓到基層管理,一大批新型士官人才,活躍在基層部隊的各條戰線,屢建功勛。據第二炮兵機關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他們中90%以上成為關鍵崗位操作骨干,85%成為管理骨干……新一代士官人才方陣,與指揮干部和技術干部并駕齊驅,撐起了導彈部隊人才陣容的“三分天下”。
近幾年來,隨著第二炮兵武器裝備型號更新換代步伐加快,一種裝備一套班子的傳統訓法已經不能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士官是操作武器裝備的主體,要保持部隊戰斗力不斷躍升,就必須走開一專多能、一人多崗的訓練新路。為此,各級黨委采取請院校專家授課、送裝備生產廠家培訓等多種形式,培養跨專業的業務尖子和等級技術能手,使部隊80%以上的士官受到兩次以上的專業技能培訓。為拓寬士官的知識面,各部隊不斷加大投入,選送優秀士官進士官學校深造,提高士官的學歷層次和跟蹤信息化前沿技術的能力。為使士官一專多能,能夠跨專業、跨系統操作,各部隊還分型號、分專業、分批次對士官進行操作技能培訓,建立了覆蓋近百種專業的理論考核試題庫,每年兩次對士官進行跨專業換崗訓練。
如今,第二炮兵部隊95%的士官接受了新專業、新技能交叉訓練。他們會組訓施訓、會操作、會排除故障、會管理,在基層一線大顯身手,涌現了“第二炮兵十大礪劍尖兵”姜喜良、潘海亮等一批享譽全軍的優秀士官人才。隨著新型士官人才方陣的崛起,部隊戰斗力建設呈現出一系列喜人變化:訓練場上操作骨干獨當一面的多了,依賴專家和技術干部的少了;信息化建設中士官當先鋒打頭陣的多了,插不上手說不上話的少了;來自一線的創新成果多了,裝備的故障率下降了。
(據解放軍報;劉一代 王永孝 曹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