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8日電 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刊載文章介紹了二炮“東風”第一旅。文章說,作為人民解放軍組建最早的戰略導彈部隊,第二炮兵某旅被周恩來總理親切地稱它為“東風第一枝”,喻義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發展迎來了春天。
文章說,這支光榮的部隊從組建那天起,就肩負著黨中央、中央軍委關于“建設中國獨立戰略核力量”的神圣使命,部隊曾發射數十枚不同型號導彈,為開創共和國戰略導彈事業,保衛國家安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57年底,由軍委炮兵和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共同負責組建的導彈專業訓練機構——炮兵教導大隊在北京長辛店成立,負責培訓中國導彈部隊的中、初級指揮員和技術干部,及參謀人員。之后,1959年6月教導大隊奉命撤銷機構,以教導大隊第一教導營為基礎組建地地導彈營,繼續留駐長辛店。至此,中國軍隊第一個地地導彈營在軍委首長的直接關懷下光榮誕生。炮兵黨委隨后決定第一地地導彈營開赴祖國西域某地,由某炮兵學校代管。1959年10月,為健全第一個導彈營的建制,經總部批準,軍委炮兵先后從機關、院校、部隊及北京和濟南兩個軍區調配了數百名干部戰士,并從地方招收了一批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戰士入伍。
上世紀60年代初,中央軍委向第一個地地導彈營發出命令:參加發射第一枚中國研制的導彈。這是軍委第一次把發射導彈任務交給發射營,由其自行組織發射。第一枚“爭氣彈”的成功發射,打破了霸權國家“中國的導彈永遠上不了天”的預言,開創了人民共和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通天之路。
不久,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人民解放軍第一個導彈營改編為第一個導彈團。從20世紀70年代初,這個導彈團擔負了繁重訓練任務,每年都要進行數次導彈點火訓練。為達到既節約經費又能完成訓練任務的目的,團黨委在80年代初組織科研攻關課題研究,其“點火”方案獲得成功。此后,部隊進行了十多次導彈點火均萬無一失,節約經費120余萬元。這項“點火”技術獲得第二炮兵科技成果一等獎。
1983年7月,第一導彈團改為支隊。不久,部隊便接到命令,參加第二炮兵組織的戰役演習。秋日的一個凌晨,兩枚深綠色導彈像兩把刺天巨劍相繼拔地而起,直射天宇。從末區傳來了“導彈命中目標”的口令。這次演習,充分展示了導彈部隊的核反擊作戰能力。時任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和總部首長觀看了這次演習。
1984年5月初,這個部隊的部分官兵參加國慶35周年天安門廣場閱兵活動。1985年底,這支導彈支隊正式改為戰略導彈旅。多年來,“東風”第一旅先后向兄弟部隊輸送的指揮干部、技術人員近千名。
在鑄盾礪劍的征程上,“東風”第一旅創造了一系列的輝煌成績: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第二炮兵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科學文化教育先進單位等。全旅所屬發射營全部達到一級發射營標準,先后取得了“某型訓練彈改裝遙測系統”、“某型導彈水平測試橋式支架”等訓練科研成果八十多項,其中五十余項獲獎。
21世紀初的一年夏夜午時,西北某發射場,某新型導彈隨著一聲洪亮的“點火”口令,拔地而起,升向夜空。數十分鐘后,遠方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導彈準確命中目標!”
文章說,新世紀之初,隨著部隊現代化進程加快,這個旅的建設隨之進入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如何搞好配套建設,使部隊全面形成戰斗力?部隊黨委邊轉型,邊抓配套建設。提出“一年抓先行、二年抓轉訓、三年抓配套、四年全面形成戰斗力”的思路,圓滿完成實彈發射試驗等各項建設任務。(馮金源 張畢林 張選杰)